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三)论唐宋人推陶诗
    渊明文名,至宋而极。永叔推《归去来辞》为晋文独一;东坡和陶,称为曹、刘、鲍、谢、李、杜所不及①。自是厥后,说诗者几于万口同声,翕然无问。宋《蔡宽夫诗话》言②:“渊明诗、唐人绝无知其奥。惟韦苏州、白乐天、薛能、郑谷皆颇效其体③。”

    《国粹学报》己酉第八号载李审言丈《愧生丛录》④,一则云:“太白、韩公,恨于陶公不加齿叙,即少陵亦只云:‘陶潜避俗翁’也。”余按少陵《夜听许十诵诗》曰:

    “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江上值水如海势》曰:“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其不论诗而以“陶谢”并举者,尚有《石柜阁》诗之“优游谢康乐,放浪陶彭泽”。李群玉《赠方处士》云⑤:“喜于风骚地,忽见陶谢手”,即本少陵来,不得谓少陵只云“陶潜避俗翁”也。(88页)①曹、刘、鲍、谢、李、杜:曹植、刘桢、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

    ②《蔡宽夫诗话》:蔡启字宽夫,所著《蔡宽夫诗话》,有郭绍虞《宋诗话辑佚》本。

    ③韦苏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白乐天,白居易字。薛能、郑谷,皆唐诗人。

    ④《国粹学报》:1905年2月在上海创刊,月刊,共出七年。邓实主编。为学术刊物,宣传反清思想。李审言:近代骈文家。

    ⑤李群玉,字文山,唐为人,有《李群玉集》三卷,后集五卷。

    这一则讲陶渊明。宋祁《笔记》卷中记其兄痒语。“欧阳永叔(修)推重《归去来辞》,以为‘江左高文’”,苏轼称:“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这里推重的,就“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这一点说,胜过曹、刘众人。抛开这一点说,曹、刘众人各有特点,也不是陶所及。这样看,是不是全面些。

    这里提到韦应物、白居易、薛能、郑谷颇效其体,看看他们对陶诗的了解怎样?按韦应物有效陶体两首,录《与友生野饮效陶体》:‘携酒花林下,前有千载坟。于时不共酌,奈此泉下人。始自玩芳物,行当念徂春。聊舒远世踪,坐望还山云。且遂一欢笑,焉知贱与贫。”这一首诗确能体会陶渊明的心情。如陶诗《归园田居》之四:“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採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陶渊明看到一个无人居住荒废的宅子,引起“终当归空无”的感叹。韦拟陶诗里写看到古坟,就想到泉下人,不能共酌,引起感慨,与陶诗见废居引起感叹有相似处。陶诗《饮酒》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看见飞鸟归山,就有《归去来兮辞》里说的:“云无心兮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像自己无心出去做官,又厌倦官场生活归来。这首拟陶诗,写“坐望还山云”,同陶渊明看到还山鸟有同样心情,所以说“且遂一欢笑,焉知贱与贫”,志掉贫贱,说明韦是能够体会陶的心情的。

    再看白居易,有《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中明显地效陶的是第九首:“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箪,欢然乐其志,有以忘饥寒。今我何人哉?德不及先贤。衣食幸相属,胡为不自安?况兹清渭曲,居处安且闲。榆柳百余树,茅茨十数间。寒负檐下日,热濯涧底泉。日出犹未起,日入已复眠。西风满衬巷,清凉八月天,但有鸡犬声,不闻车马喧。时倾一壶酒,坐望东南山。雅侄初学步,牵衣戏我前。即此自可乐,庶几颜与原!”

    这首诗写“榆柳百余树,茅茨十数间”,“但有鸡犬声,不闻车马喧”,效陶《归田园居》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簷,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这诗的“不闻车马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谈艺录》读本简介 >《谈艺录》读本目录 > (三)论唐宋人推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