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节
    几天以后,一个年纪大约二十八、九岁的精壮汉子,带着马扩留下的字条,找到他下处来。

    宣抚司是个排场阔绰、门禁森严的机关,凭着他这身庄稼人的服装,就可以推想大门口的岗哨一定给他捣了不少麻烦,争吵过的痕迹还没有从他脸上拭去。但是当人们指点他说这就是马宣赞时,他打量了一回,不暇答话,扑翻身躯就拜。接着自我介绍道他姓赵名杰,是涿州固次县旺谷村人氏,昨日刚从小谷庄接了他浑家的一家老少回南来,得知家里发生了这件事,赶忙跑来拜谢马扩搭救他浑家之恩。

    “大嫂烈性,令人心敬,”马扩十分不好意思地脸红起来,谦逊道,“俺不过做了分内之事,值不得挂在口齿问。就是留个姓名、职衔、地址,无非为了督促辛统领看顾你家,并无他意。大哥又何必跑来专门道谢?”接着又问起“大嫂的身子可好些了?这几日可有人来薅恼她?”

    “俺女人的伤势正待好起来,托宣赞之福,这两天倒也无人敢来薅恼她。只有辛统领派人送了二十两银子来与她压惊,吃她推出去了。”

    “大嫂做得好,”马扩称赞了一句,然后建议道,“依俺之见,你们住在那边,终非久长之计。杨统领这里御军较严,军纪甚好。怎得觑个方便,大哥一家都迁到东头来住。俺便中也可就近照看。”

    “多谢宣赞盛意!”赵杰谢了马扩的关怀,但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表示异议。他锐利地反问道:“只是俺一家搬来,果然太平了,撇下许多兄弟姊妹在西头,谁又保得定他们不出事?再则俺携老挈幼,背井离乡,南奔回来,三次两番,冒着锋镝之险,偷渡界河,为的是哪一桩?”他的话也像剑锋一样,光芒四射,咄咄逼人。他道:“俺一不为逃难,二不为贪图一家一室的安宁,要贪图安宁,就留在河北不来了,又何必去来匆匆,两头奔波?”

    接着,他的发言就像一篇慷慨激昂的控诉书。

    “俺家自高祖以来,世世代代都住在北地,世世代代受尽契丹人和汉儿大姓的腌臜气。他们蹂躏凌辱,无所不为,只要活着有一口气,就和他们势不两存。这苦况与宣赞谈个三日三夜,也诉不到尽头。好容易盼到俺这辈子,盼到契丹政府四分五裂,盼到大军压境。大伙儿想,这苦日子可要出头了,俺们可不能白张着眼睛等,哪怕断头洒血,肝脑涂地,也要踊跃奔回。心头火辣辣地,只愿奔到大军跟前,充个马前卒。大军北渡时,好歹做一名向导,引山觅路。只要驱逐得鞑子出去,重见天日,就算送了命,也是心甘情愿。”他略为停顿一下,“哪里承望回得南来,眼看大军按兵不动,坐延岁月。前天又出了这等事。不瞒宣赞说,俺倒不怕这些歹徒,一旦碰上他们,他们有刀有枪,俺只有精拳头一对,争着这口气,也要与他放对,拼个你死我活。只是这等事声张出去,剥尽了南朝人的脸皮,说什么王师不王师,与鞑子有什么两样?这岂不令千千万万的汉儿们心灰意冷,沮坏了灭虏复汉的大业!”

    “大哥说得不错,其实我军中,也只有这支胜捷军纪律最是废弛,其他各军倒不是这样。”马扩简单地回答他,心里不由得暗暗称奇。“这个赵大哥,说话、行事、见识都是卓荦不群,哪里承望在此时此地遇到这样一个有心人!俺今日结识得他,与他肝胆相照,也不枉前日搭救他浑家一场。”

    原来马扩开始看他前来道谢时,把他看得低了,认为他只是一个道义上的债务人。像一切高亢的人一样,他们决不愿在物质上或精神上欠别人的情。必须利用适当的机会报答了他,还了这笔欠债,才能与债权人取得平衡的地位。他们承认身分上的、却不承认人格上的差异。马扩虽然理解他的心情,但认为在意气的男儿中间,这毕竟有点婆婆妈妈,最好还是蠲免这道虚礼。

    现在他的一席话改变了马扩的看法,使马扩开始从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金瓯缺2简介 >金瓯缺2目录 > 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