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漫画模式,征服老师傅们
,吃饭的时候,还一直挨着林火旺聊个不停。
以至于坐在林火旺另一手边的钱淑珍,愣是一句话都没有插进去,都有些吃醋起来了。
很快,吃过饭,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来到美术生产车间。
林火旺像一个讲课的大学老师一般,拿着粉笔,在美术生产车间的大黑板上,开始写写画画了起来。
不过,刘师傅一开始就提出了疑问道:“林火旺同志,我有点搞不清楚。你说的日本漫画,和我们国家的小人书,有什么区别?
如果它们是类似的东西,就靠在日本卖小人书,能达到你之前所说的那种影响力和效果么?我怎么有点不太相信啊!”
面对刘师傅的质疑,林火旺直接摆事实和数据,张口就说道:
“去年日本的漫画杂志年发行量达到了七亿册之多,平均他们每个国民年消费六本。
在他们的便利店、电车等场景甚至形成了“站着看漫画”的文化,而我们的小人书限于新华书店借阅。
我们中国的小人书集中于历史演义如《三国演义》、民间神话故事如《大闹天宫》等等,缺乏现代生活题材。
往往都是偏低幼的读物,也就是说小人书大多都是给孩子看的。
可是日本的漫画不一样,已经完全摆脱了“低幼化”的标签。
几乎是可以覆盖整个年龄层次,有少年向、少女向、青年向等等。
他们的漫画题材多种多样,可以是未来科幻机械战甲,也可以是都市情感职场写实,甚至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随便画点天马行空的故事和物种,也会有足够多的人喜欢……”
在林火旺的一番科普下,三个老师傅总算是明白了漫画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形式。
而那些美术功底不错的学徒们,一个个也都兴奋了起来,觉得这种漫画形式,非常适合故事的创作和表现。
“日本漫画采用多格分镜,通过特写,如《铁臂阿童木》中阿童木眼睛占满一格、全景切换构建节奏感,而我们的小人书每页单幅画面缺乏连贯动作表现。
简单的说就是,日本漫画更像是电视或电影,通过一帧一帧重要的连续动作,加上人为的脑补,将故事场景呈现出来的。
而我们的小人书则更像是一页一页的插图集合在一起,却主要通过一段段的文字去进行故事的描述,类似于说书人的那种模式。
并且,日本的漫画,可以通过速度线,如人物奔跑的拖影、拟声词(如“ドカン!”爆炸声)实现时空压缩,单页可呈现从拔剑到斩击的全过程,远胜小人书的静态叙事。
这样的画面感和冲击力,就是漫画所蕴含的独特魅力了。
下面,我给大家做一个小小的示范吧!
各位不妨想象我们不是在画连环画,而是在纸上拍电影!比如就画一个工人师傅赶火车的场景。
小人书可能需要三页:第一页站台全景,第二页人物奔跑中景,第三页火车离站远景;
但按日本漫画的分镜法,一页就能解决:左上角时钟特写(7:58),中间人物挥汗奔跑(速度线+‘咚咚’心跳声),右下角火车轮局部(蒸汽喷出‘噗嗤’拟声词),读者自然感受到紧迫感。
这种‘视觉压缩’技术,能让我们漫画用一半篇幅便传递出双倍信息量!”
或许刚刚林火旺枯燥的讲解,大家听了都只是一知半解。
但是,当林火旺用实际的案例来详细展示,什么是漫画模式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有一种拨开迷雾见青天的豁然开朗。
“哈哈!原来这样就是漫画呀!和我们电影的分镜图其实很类似的。”
“对对对!只要多加一些连贯的内容,以及把简单的台词加上去,一页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