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章 缓和关系
    土坯房里,那句“从今天起,我会让你和孩子,都过上好日子的”仿佛仍在空气中震颤,带着一丝不真实的承诺。

    苏晴低垂着眼帘,纤长浓密的睫毛在昏暗的光线下投下两道浅影,恰好遮住了她眸底汹涌难辨的情绪。

    她没有应声,只是沉默地弯下腰,将沉甸甸的鱼篓挪到屋角的水缸旁,动作滞涩而费力。随后,她舀起几瓢带着咸腥味的海水,小心翼翼地倒进篓中,好让那些海知了能多活一阵。

    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刻意的轻缓,仿佛生怕一不留神,就会惊碎这短暂的平静。

    陈凡望着她单薄却倔强的背影,心头那股难以言喻的柔软再次泛滥开来。

    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俯身从鱼篓里拣出那些活蹦乱跳的海知了,用一个破旧的蒲包仔细装好。

    “我去趟镇上,把这些卖了,换点米面回来。”

    苏晴几不可闻地“嗯”了一声,始终没有抬眼看他。

    陈凡提着蒲包,转身跨出了低矮的门槛。

    他清楚,信任的坚冰,非一日之暖可以融化。

    唯有行动,持续不断的行动,才是最有力的语言。

    通往镇上的土路崎岖不平,布满了深浅不一的坑洼。

    但陈凡的脚步却异常轻快,蒲包里的海知了沉甸甸地晃荡着,那是他攥在手中的,名为希望的重量。

    镇上的水产收购点,依旧是记忆中那个老地方。

    几个鱼贩子正围着刚下船的渔民大声吆喝,挑拣着散落一地的海货,空气中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鱼腥和潮湿气息。

    陈凡径直走到收购点老板老王的摊位前,将蒲包往那油腻的木板上一放。

    “王叔,瞧瞧这个。”

    老王是个干瘦精明的中年汉子,一双三角眼惯于在鱼虾堆里挑拣价值。他漫不经心地掀开蒲包一角,原本浑浊的眼珠倏地亮了起来。

    “嚯!海知了?个头还不小!”

    他伸手抓起几只,在掌心掂了掂分量,又凑到鼻尖下嗅了嗅那股新鲜的海味。

    “够鲜!行啊小子,打哪儿摸来的?”

    陈凡含糊其辞:“运气好,礁石缝里撞上的。”

    老王咧嘴一笑,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也不深究,爽快地报了个价。

    价格很公道,甚至比陈凡记忆里同期还要高出一线。

    看来,这海里的“蝉”,眼下确实是难得的稀罕物。

    钱攥在手里,沉甸甸的,陈凡的心也跟着踏实了几分。

    他片刻没耽搁,直奔粮店,买了白面和一小袋精贵的大米,末了,甚至一咬牙,又去肉铺称了二两肥瘦相间的猪肉,仔细用油纸包好。

    剩下的钱,他小心地揣进贴身的口袋里。

    这是他的启动资金,更是他和苏晴、孩子未来的基石。

    接下来的日子,陈凡仿佛脱胎换骨。

    天蒙蒙亮便起身出门,赶着潮汐最适宜的时辰,直奔那些深藏在他记忆中、未来数十年间最为丰饶的海域。

    他不再满足于滩涂上那些零敲碎打的小收获。

    凭借着对未来鱼汛走向和海洋生态变迁的精准预知,他总能找到那些被旁人忽略、甚至从未踏足的黄金渔场。

    第一天,他悄然避开所有人的视线,在远离海岸的一片隐秘暗礁区,仅用最简陋的钓钩和鱼线,便钓起了两条近三斤重、通体金黄的大黄鱼。鱼鳞在初升的朝阳下熠熠生辉,闪烁着诱人的光芒。

    第二天,他在一片人迹罕至的深水区边缘,捕获了几尾肉质细嫩、价格远超黄鱼的肥硕石斑。

    第三天,他又幸运地网到了一批价值不菲的野生海虾。

    每一次出海,他几乎都未曾空手,带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硬核八零年代:从赶海开始致富简介 >我的硬核八零年代:从赶海开始致富目录 > 第3章 缓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