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6章 洛阳纸贵
可贾充不耐烦,挥手让他退下。

    从太尉府出来,左思心灰意冷,泪水在眼眶打转。他走在洛阳街头,看着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心中满是悲凉。回到客舍,他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日以酒浇愁。可酒入愁肠,化作的不是欢乐,而是更浓的忧愁。

    就在左思几乎要放弃之时,一位名叫张华的文人向他伸出了援手。张华是当时的着名文学家,为人正直,爱惜人才。他偶然间读到了左思的《齐都赋》,被其中的才华所打动。张华亲自来到左思的客舍,二人促膝长谈。左思向张华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张华听后,深感不平。他仔细左思的文章,发现其文字虽质朴,但内容深刻,见解独到,实属佳作。

    张华决定帮助左思。他写了一篇序文,对《齐都赋》大加赞赏,称其为

    “虽不足媲美相如之《上林赋》,却也有独特之妙,尽显齐都风华”。他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文人圈中为左思宣传。一时间,《齐都赋》在洛阳城传开,文人们纷纷传阅,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然而,真正让左思名声大噪的,是他耗时十年创作的《三都赋》。为了撰写这篇赋,左思深入成都、洛阳、建业三地,实地考察风土人情、地理形势、历史变迁。他走访百姓,与商贾、士绅交流,收集了大量的交给张华审阅,张华读罢,惊叹不已,称此赋为

    “绝妙好辞,可与班固《两都赋》相媲美”。张华立刻为文章作序,并将其推荐给太尉贾充。这一次,贾充的态度有了

    180

    度的转变。他亲自拜访左思,当面致歉:“之前是本太尉有眼不识泰山,错怪了贤弟。如今拜读君之《三都赋》,方知君之才情胜我十倍。”

    他还为《三都赋》作注,极力推崇。

    《三都赋》在洛阳城引起了轩然大波。文人们争相抄写传阅,一时间,洛阳城的纸张供不应求,纸价飞涨。富豪贵族们更是以拥有《三都赋》的抄本为荣,纷纷高价求购。左思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文学家。

    可左思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离不开张华的提携、母亲的支持以及自己多年的努力。他依旧保持着谦逊的本色,继续潜心创作。

    后来,左思母亲病重,他衣不解带地侍奉在床前。母亲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儿啊,娘这一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你成名。如今你已名满天下,娘也无憾了。娘走后,你定要好好照顾自己。”

    左思含泪答应。

    母亲去世后,左思悲痛欲绝。他在母亲墓前筑了一间茅屋,每日焚香祭拜。他决定闭门谢客,不再参与官场和文坛的纷争。他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开始创作新的作品,以此寄托对母亲的思念。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左思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在文坛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成为后世文人追求文学梦想的佳话。

    成语感悟: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承载着左思的传奇人生,它不仅是对他文学成就的肯定,更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精神的礼赞。左思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源于他对文学的纯粹热爱和执着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名利所驱使,忘记了初心。而左思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心怀热爱,才能在艰难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他的故事让我明白,面对挫折,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像左思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用努力去战胜命运。

    “洛阳纸贵”也警示着我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左思初到洛阳,屡遭冷遇,但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坚持,最终赢得了世人的尊重。这让我懂得,在评价他人时,不能仅凭外表和出身,而要关注其内在的品质和才能。

    左思的成功还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张华的提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成语故事科普简介 >成语故事科普目录 > 第26章 洛阳纸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