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御敌于关门之内
和控制东北的实际需要,扩编了大量的兵员,使部队迅速膨胀起来。当时参军入伍的,一是工人、学生;二是一些溃散的散兵游勇;三是成建制的伪满军队;四是打着八路军旗号、由国民党先遣军组织的武装。许多武装游杂,本是要配合与迎接国民党军接收东北的,那知共产党的队伍腿长,先于国军一步进了东北,他们不得不随机应变,也扯起了“共”字的旗号。准备时机一到,再掉转枪口。

    即使是那些真正的工人、学生也有在关键时刻丢下枪不干的。因为,日本人在东北统治了14年,真正的东北老百姓当了14年亡国奴,不但经济上受剥削、压榨,而且,在政治上与人格上亦受到极大压抑。东北解放后,许多血气方刚的年轻工人、学生积极要求参军,有的想通过当兵混个一官半职。

    可是,当国民党军进入东北后,这些人受到欺骗宣传,以为国民党军才是真正的“中国政府军队”,而八路军不是“正牌”,加之,“国军”装备的是飞机、大炮等崭新的美式武器,身着整齐的美制军装,足登皮鞋,肩章耀眼,而共军这边则破衣烂枪。于是乎,在战火迫近之时,弃枪逃跑、甚至反水的人渐渐多起来。

    辽西阻击战失利后,林彪在发给“东北局、李、吕”的一封电报中说:“在东北新成立之十多个旅,成分皆极坏,皆缺乏政治认识,流氓、土匪、宪兵、伪军甚多,真正的工农成份,亦被带坏。这些部队所见之李运昌部(三个旅),亦元战斗力,对群众纪律极坏,不但不能发动群众,反而使群众对我不满;不但不能消灭敌人,反而助长敌人士气;不但不能打土匪,且受土匪勾引。”

    从1945年12月底至1946年1月初,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统计,仅10天左右,“先后叛变者有:吉林1.2万人。合江5000人,龙江约3000人,牡丹江3000人,松江1万人,辽北3000人,嫩江3000人,李运昌部亦叛变不少,先后叛变共约4万余人。”

    1945年12月底,东北人民自治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改变战略部署,决定:除将四分之三的主力部队集结于阜新、黑山地区之外,其他部队以师(旅)为单位,开始有重点地分兵于西满、北满、东满的广大地区进行剿匪及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的工作。其中,由林彪直接指挥的新四军第三师,山东军区第七师和第一师,作为机动作战部队,活动于法库、康平等地。

    黄克诚带着新四军三师一部,由阜新北上,分散于西满的洮南、通辽、彰武、库伦;杨国夫的第七师一部及刘其人渤海军区新编师,分散于北满的肇州、肇源、肇东等;罗华生的第二师,冀鲁豫军区第二十一团扩编之第二十五旅,分散于盘石、双阳、海龙、敦化等地。由山东军区第三师和第六师及第五师一部组成的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第三纵队分散于南满各处。由抚顺抽调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三五九旅,则开往哈尔滨、牡丹江和佳木斯之间广大地区,执行剿匪、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等巩固战略后方的任务。

    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当时黑土地上冒出了很多号称“自治军”“救国军”的武装。这些武装打着“救国”的旗号,干的是土匪的勾当。共产党开进东北的部队也以“自治军”自谓,造成鱼龙混杂,良莠难分,在老百姓眼里,共产党的武装就是“胡子”(土匪)中的一股大“胡子”。所以才改旗易帜以示区别。

    新改称谓的东北民主联军,仍以林彪为总司令,彭真任政治委员,周保中、吕正操、萧劲光为副司令员,罗荣桓、陈云任副政治委员,萧劲光兼参谋长,陈正人为政治部主任。为了前线作战和后方建设的需要,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分为“前总”和“后总”,林彪带“前总”在辽西前线指挥作战,罗荣桓主持“后总”的工作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四野档案简介 >四野档案目录 > 第二章 御敌于关门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