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解放舟山
民党部队除刘安琪的第三十二军和新组建的第四军战斗力稍弱一些,其余的第六十二、六十三和六十四军均属粤军的精华,有较强战斗力。“防卫司令”薛岳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战功卓著的悍将,与侵华日军在长沙的三次会战是他的杰作。但这次他似乎未交上好运。
第十五兵团在渡海过程中,船队遭到国民党海军第三舰队的拦截,我登陆部队早就预料敌人会有这么一招,他们事先在木船上装配好了战防炮、火箭筒(战士们称这种船为“土炮艇”),利用夜暗勇猛接敌,近处开火,结果一举击沉守军舰艇1艘,击伤2艘(包括旗舰“太康”号),海南岛国民党海军最高指挥官——第三舰队司令王恩华也在交战中被打死。
第三舰队遭此重创,夜间再也不敢进入海峡拦截我登陆部队的船队了。
这种以木船打军舰的战例,在世界战争史上是个奇迹。
第十五兵团第一梯队登陆以后,迅速击溃了守卫海南岛北部的两个军。
“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无心苦守,向蒋介石发报,要求撤至台湾。
征得蒋介石同意以后,薛岳下令各部队向南面的榆林岛聚集,尔后乘船向台湾撤退。此次逃往台湾的国民党军有7万余人。
4 月27日,第十五兵团占领海南岛主要港口海口之后,薛岳和一些高级官员于是乘飞机逃走。
由于国民党军在撤退途中,大肆破坏道路、桥梁,加之解放军没有海空军拦截,致使薛岳及手下官兵得以顺利逃脱。
1950年5月1日,海南全岛解放。
海南岛的解放,给台湾带去巨大冲击。一时间,台湾人心惶惶:海南既失,台湾保得往吗?为了安定人心,蒋介石和国民党的宣传机构竟把这一惨败说成是“从海南岛向台湾转移兵力的顺利完成”。把溃逃说成是“战略转移”,这实在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谎言。
在第四野战军积极准备攻击海南岛的同时,第三野战军也在积极准备进攻舟山群岛和再攻金门。
此次舟山登陆作战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人民解放军新建的海军和空军也准备参加渡海作战。这样,舟山登陆作战即成为人民解放军战史上第一次陆、海、空三军的联合作战。
中央军委和第三野战军的计划是,如果攻击舟山成功,将乘胜以船队南下再攻金门。
此时,人民解放军已初具规模,这得力于苏联的大力帮助。
其实,早在1946年,人民解放军就已开始起步建立空军,这一年成立了通化航校。常乾坤任校长,吴溉之兼任政治委员,蔡云翔任教育长。
1949年3用,航校搬到长春。5月,这所航校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到10月,共培养出各种航空技术干部560名,其中飞行员126 名,机械员322名,领航员24名,场站、气象、通讯、仪表、参谋人员88名,这些人员大都成为后来建设空军的骨干。
随着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临近,中共中央对空军的建设越加重视。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的党内指示中正式提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
1949年夏天,毛泽东致信周恩来,提出了渡海作战需要空军配合的设想:“我们必须准备攻台湾的条件,除陆军外,主要靠海军及空军。二者有一,即可成功,二者俱全,把握更大,我空军要压倒敌人空军,短期内是不可能的,但仍可以考虑选派三四人去远方学习6个月至8个月,同时购买飞机100架左右;连同现有的空军,组成一支攻击部队,掩护渡海……”这里的“远方”指的是苏联。
1949年7月26日,毛泽东电告在莫斯科访问的刘少奇,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