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科举选人才
,神情专注而严肃,仿佛整个世界都已与他无关,唯有眼前的试题。随后,他奋笔作答:“若吾为知县,必先察民情,知其疾苦。对于荒芜田亩,丈量土地,按肥瘦、远近分等,招徕流民与无地之民,授田耕作,许以数年免税之期,激发其垦荒热情。了解百姓的需求,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给予流民和无地之民土地,并减免赋税,能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从而积极投入到垦荒之中。
针对百姓流离,如今县库既有储备,可开仓放粮,赈济饥民。同时,组织劳力,修缮城郭、道路,以工代赈,使百姓有生计可谋。开仓放粮,能解百姓燃眉之急;以工代赈,则能让百姓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所需,既解决了温饱问题,又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商贾不通,当改善营商环境。简化商事流程,于县城设商会,选公正商人主持,协调商事纠纷。并设税则司,厘定合理税赋,杜绝官吏盘剥。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商业繁荣的基础,简化流程、设立商会、合理税赋,能让商人安心经营,促进商业的发展。
至于盗贼,恩威并施。招安胁从,令其改过自新,编入民籍,给予土地耕种;严惩惯犯,公示其罪,以儆效尤。且于各乡设保甲,互相监督,加强治安。对于盗贼,不能一味地镇压,要区别对待,给予胁从者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严惩惯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保甲制度能增强基层的治安管理,让盗贼无处遁形。”
经过数日的紧张阅卷,苏明博亲自审阅林羽和周逸的答卷。他的目光在试卷上缓缓移动,时而微微点头,时而露出赞许的神情。看完之后,不禁眼前一亮,仿佛发现了两颗璀璨的明珠。他指着林羽的答卷,对一旁的考官说道:“此子见解独到,举措详实,深知民生之要,农事、商事、治安皆有周全之策,且能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实乃良才。他的每一条建议都切中要害,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若能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定能让一县之地焕发生机。”又拿起周逸的答卷,称赞道:“此人亦不逊色,察民情、兴农商、治盗贼,思路清晰,刚柔并济,恩威兼施,颇具理政之才。他的回答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大局观,面对复杂的问题,能提出全面而有效的解决方案,实在难得。”
成绩终于揭晓。林羽和周逸凭借着扎实的学识和对时政问题深刻的见解,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成功中举。
然而,这一消息在势力内部也引起了一些波澜。几位老吏见寒门子弟骤得重用,心中难免有些不平衡,虽面有悻悻之色,但见苏明博亲自坐镇,对这些才俊青睐有加,终不敢多言。他们深知苏明博的决心和眼光,也明白在这个注重才能的时代,唯有顺应潮流,才能在势力中继续立足。
中举当日,阳光明媚,天空中飘荡着几朵洁白的云朵,仿佛在为这两位才俊送上祝福。一队士兵身着崭新的戎装,英姿飒爽,骑着高头大马,马蹄声清脆悦耳。他们手持报喜的红旗,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肩披红绸,带着大红花,一路敲锣打鼓,前往林羽和周逸的居所。那热闹的场景,吸引了众多百姓驻足观看,仿佛是一场盛大的庆典。
士兵们首先来到林羽那简陋的住处。破旧的小院外,邻里们早已听到动静,纷纷围聚过来,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的神情。士兵们大声喊道:“林羽公子高中啦!恭喜恭喜!”那声音洪亮而激昂,仿佛要让整个世界都知道这个好消息。
林羽从屋内匆匆走出,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仿佛还在梦中。一名为首的士兵笑着将大红花递到林羽手中,说道:“林公子,您可真是咱们太原城的才子!苏将军对您的答卷赞赏有加。日后还望您能为百姓多谋福祉,为将军分忧,成为百姓的好父母官。”
林羽眼眶泛红,激动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紧紧握着大红花,说道:“多谢将军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