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28章 兵临城下
续补给。林智部在通州建造了望楼,日夜监视城内动静,还曾谋划让赵虎军团趁夜携带炸药包突袭城墙,但因梁军防守严密而暂时未实施。

    在北伐军的重重围困之下,京城内外局势愈发紧张,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压抑气息。苏明博深知,这场持久战不仅是兵力与物资的较量,更是军心与民心的博弈。他一面严令各军团坚守阵地,防范梁军突围与外部援军的夹击;一面安排人手继续在周边地区散布“清君侧”的檄文,同时,北伐军在围城期间开仓放粮给周边灾民,以此逐渐赢得民心,进一步瓦解梁军的士气与民心。

    暗刃卫在这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乔装打扮,深入京城周边的城镇,将北伐军的檄文张贴在显眼之处,宣扬北伐军推翻腐朽统治、还百姓太平的正义之举。不仅如此,暗刃卫成功策反了宫廷侍卫统领,从而轻易获取梁军核心军事机密。而在京城之中,梁惠帝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愈发焦虑。城内粮草虽按国都标准应有至少半年存粮,但因官场腐败,实际存粮不足。

    梁惠帝不断召集大臣商议对策,然而,众人却始终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陛下,如今局势危急,各地援军迟迟未到,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啊!”一位大臣焦急地说道。梁惠帝怒目圆睁,吼道:“那你说该怎么办?永宁铁骑都被挡在城外,其他援兵又不知何时才能赶到!”朝堂之上一片死寂,众大臣皆低头不语,不敢直视梁惠帝那充满怒火与绝望的眼神。

    此时,朝堂中以吏部尚书马文渊为首的一群大臣,心中已萌生出投降之意。事实上,早在数月前,马文渊便开始与北伐军秘密通信。梁惠帝此前又曾清洗过该派系大臣的亲属,这一系列事件使得他们与梁惠帝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他们私下里悄悄商议:“如今京城被围,外援不至,梁惠帝又刚愎自用,不听谏言,死守京城只有死路一条。倒不如投降北伐军,或许还能保住荣华富贵。”众人皆觉有理,便开始暗中谋划。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匆匆闯入朝堂,跪地禀报道:“陛下,大事不妙!据探子来报,山东总兵李达按兵不动。”原来,暗刃卫伪造圣旨令李达按兵,使得他未能前来救援京城。梁惠帝听闻,眼前一黑,险些晕倒在地。“这个逆贼!朕待他不薄,他竟敢如此背叛朕!”梁惠帝气得浑身发抖。

    此时,又有侍卫来报:“陛下,永宁铁骑伤亡惨重,已渐渐支撑不住,请求陛下派兵出城接应!”梁惠帝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此时派兵出城接应,极有可能导致京城防御空虚,但若不接应,永宁铁骑一旦全军覆没,京城就再无可用之兵。犹豫再三,梁惠帝咬咬牙,下令道:“派五千精兵出城,接应永宁铁骑撤回城内!”他经过分析,选择了通州林智部防御相对薄弱的方位,同时安排了佯攻战术,派遣另一支小股部队在城西制造声势,分散北伐军注意力。

    城外,永宁铁骑在北伐军的猛烈攻击下,已是强弩之末。这支精锐骑兵面对北伐军的火枪火炮,尝试利用地形掩护,绕开火器射程范围,采取分散冲锋和迂回侧袭的战术,但因北伐军工事严密而失败。就在他们即将陷入绝境之时,京城城门突然大开,五千梁军如潮水般涌出,朝着永宁铁骑的方向杀来。

    苏明博见状,立刻下令:“各军团注意,敌军出城接应,不可让他们得逞!加强攻击,务必将永宁铁骑彻底击溃!”一时间,北伐军的枪炮声愈发密集,火力更加猛烈。永宁铁骑与出城接应的梁军在北伐军的强大攻势下,伤亡惨重。双方在城外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厮杀,鲜血染红了大地,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京城郊外。

    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永宁铁骑虽在接应部队的帮助下,勉强撤回了一部分,但已元气大伤,失去了往日的威风。而北伐军也趁着敌军慌乱之际,进一步巩固了包围圈,缩小了对京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寒门日月简介 >寒门日月目录 > 第128章 兵临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