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淮安大婚
什么都不缺,就缺姨娘一口儿吃的,姨娘忍心看女儿饿着呀?”
这黏糊劲也不知道跟谁学的。
张姨娘这回没甩开,板正严肃的脸上晕出一股藏不住的无奈,转身招呼儿子上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徐彮是个话少的,张姨娘又生着气,挑气氛的重担自然而然落到徐芸头上,避开敏感的话题,她东扯西扯讲了些没营养的东西,三人围着四菜一汤吃了近一个时辰,直到徐彮放下碗筷说要回房温书才作罢。
餐后,徐芸抢着收拾碗筷,被张姨娘好一顿冷嘲热讽,只得颤巍巍收起欲表孝心的手,姐弟倆比邻而居,省得留下惹张姨娘心烦,她紧随徐彮之后离开。
加快步子赶上前面的人,徐芸略不自在地假意咳嗽两声,端起长姐的范儿开始询问亲弟日后打算。
“我学识不精,韩夫子劝我不急着向朝中自荐。”
老神在在的小老头样一点不像父亲也不像姨娘,许是跟他口中的韩夫子学的,徐芸本就是没话找话,说话的对象又是冷场小能手,才两句话而已,场面就不可控制地冷了下来。
接下来的一段路,一母同胞的亲姐弟谁都没再打破沉默。
徐芸不免感到无力,徐彮出生的时候姨娘已经失了父亲的宠爱,那一回的生产让姨娘元气大伤,在床上躺了近半年才养好,彼时她已经七岁,自告奋勇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好长一段时间里小孩用的东西占据了闺房的大半空间,就连徐彮张口喊的第一个人也是“姐姐”。
后来,发现大哥不擅文的父亲把目光放到了年仅三岁的徐彮身上,待长到六岁后托关系把他送进了溧阳最好的书院,时光从不饶人,等姐弟二人再相见,一看不到姐姐就哭个不停的弟弟只活在了徐芸的回忆中。
念着日夜相伴的三年,徐芸始终想修补这段死在岁月中的姐弟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徐芸。”少年正处在尴尬的变声期,一提高音量就会变成难听的公鸭嗓。
徐芸推门的手一顿,转头转身看向牵牛花架下与自己眉眼相似的少年。
“和离没什么大不了的,以后,我会养你。”
说完,人影一闪,不等徐芸回过神,就消失在了门后。
嘁。
小屁孩一个,口气挺大。
院子还是出嫁前的样子,桌子窗棂一尘不染,徐苓噗嗤笑出声。
好呀,她就等着有人来撑腰啦!
这厢离心人别离,那厢有情人相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四月七是难得天晴的良辰吉日,迎亲的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地从靖国公府行至淮安郡主府紧闭的大门口,胸前带着一朵硕大红绸花的成端翻身下马,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到门下,两手并掌稍屈贴在嘴两侧作喇叭状,
“赵娇娇!我来娶你了!”
好家伙,此等出其不意的接亲奇观溧阳百姓还是第一回见到,成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嗓门一出,吸引了不少过路人来看,里三成外三成,把郡主府大门口围了个水泄不通。
成端闹得这一出,不仅吓坏了一块儿陪着接亲的喜娘和国公府管家,更吓地老嬷嬷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也不知道这靖国公府二公子是怎么得了长公主的青眼,能松口把心肝宝贝嫁过去。
“不行不行,接亲不作催妆诗像什么话,快去门口堵着,和成二公子说,不做出好的催妆诗不放人。”
拖着年迈的身子骨,老嬷嬷好不容易凑足了挡门的人数,待回到新娘子处,免不了又被吓得倒吸一口冷气,她赶忙捡起被扔在一旁的红盖头重新挡住淮安娇美的面孔,
“哎哟我的郡主哟,这盖头得等郡马爷来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