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四国相王
几天后,吕修宴辞别弈国,踏上了去往郕国的路。
郕侯一听说要共谋称王,当场便答应了下来。
随后吕修宴又转道申国,面见申侯说明来意,申侯一开始有些犹豫,担心天下百姓的舆论看法,然而在吕修宴舌灿莲花的游说下,最终还是同意了下来。
一个多月后,吕修宴一行人又借道掖州,桓州,一路抵达崇国面见崇侯,然而崇侯却以祖宗规制为由,拒不答应称王,无奈之下,吕修宴只得放弃。
至此,五国诸侯,已有四国相约相王。
又过了几日,须侯派遣使者,分别向弈国、郕国、申国正式递交了盟书,相约于十五日后各自抵达申国胤州平城,举行四国相王大典。
当盟书送到弈侯手上的时候,弈国朝堂上下几乎一片欢呼雀跃,他们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他们的国君会加冕成王,而他们的身份地位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唯有以甘挚为首的老士族们却表现得异常失望愤恨,甚至在弈侯宣布前往平城的时候,甘挚一行人当场愤然而去,只留下弈侯一脸的阴沉和冷峻。
与此同时,郕侯那边也是朝野上下一片颂扬,郕国的百官们早已习惯了无论自己的国君说什么做什么,都不要站出来反对,因为那样的话,不仅官爵不保,甚至还会性命堪忧。
因此,对于称王这种史无前例的大事,郕国众臣几乎无一人反对,反而纷纷歌功颂德,直言郕侯称王当之无愧。百官们如此听话的态度让郕侯很是满意,再加上后宫中玉姬的温软逢迎,一时间让郕侯的心都不知道飘去了哪里,甚至有那么一瞬间想要和息帝平起平坐。
申国这边基本也是差不多的境况。
当申侯接到须国使者盟书的时候,朝堂之上也是道喜之声不断,号称天下三公子之一的公子苻遥虽未大张旗鼓的表示支持,但是也没有出言反对。
因为他也知道,称王对于申国日后的发展百利而无一害,即便当下的申国可能还没有足够的资格称王,但是,如果不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只会让申国在法理和天下百姓的心中落后一大截,待日后自己想单独称王,只怕会遭来其他几国的围杀。因此,即便目前条件还不成熟,现下也只能硬着脖子往前走了。
而唯一严词拒绝的便是独占溟州的崇国了。
崇国的第一任国君乃是息朝先祖的侄子,当初因为追随有功,再加上血脉至亲,因此被分封到了物产丰盈的溟州,建立了崇国。
而崇国恰好处在大息王朝的南境边陲。
数百年来,一直在王朝南境抵御大陆南边的蛮人入侵。这也正是为什么各国之间打的昏天黑地,但却很少有人想吞灭崇国的原因,因为崇国就是王朝内部抵御外族的一道屏障。
如今的崇侯名叫姜寻,十七岁即位,现如今已经是个六十二岁的老人了,在四十余年的统治时间里,崇国的发展几乎可以说是停滞不前。
因为长期远离各国纷争,崇侯对于天下局势的变化感知总是慢了一拍,也正因为崇国承担了看守王朝南大门的责任,因此对于中原各国的想法有时就显得过于天真了,说白了就是长期的孤悬一隅,导致举国上下都丢掉了居安思危的精神。
当崇侯听到吕修宴提出会盟称王的时候,一向如敦厚长者的他,罕见的当场发火并狠狠的训斥了吕修宴一顿。在他看来,违背祖宗规制,自行加冕称王,便是大逆不道,是乱臣贼子。
他崇侯一向以仁义治国,对于此等行为如何能不愤怒?更何况,崇国和帝室同宗同源,又岂能跟着外姓一起破坏宗主制度,否则百年之后,又有何面目去见姜氏的列祖列宗?
因而那一日,当一向出尘飘逸如谪仙的吕修宴被人毫不客气的轰出崇国朝堂的时候,就注定了崇国将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