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让这项古老的技艺真正地传承下去,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才是她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远洲也提醒她:现在是琉璃鸢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注重品质,培养人才,完善产业链,才能走得更远。
清妍深以为然。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琉璃巷成立了琉璃鸢手工艺合作社,由清妍担任理事长。合作社旨在整合巷内资源,统一管理琉璃鸢的生产和销售,保护匠人的权益,确保产品质量。
一些原本外出打工的琉璃巷年轻人,在看到家乡的变化和琉璃鸢的前景后,也纷纷选择回乡,希望加入到琉璃鸢的制作和推广事业中来。
琉璃巷,这个曾经凋敝冷清的古巷,因为琉璃鸢的复兴,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巷子里的房屋得到了修缮,环境得到了整治,游客也渐渐多了起来。居民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希望的曙光,照亮了琉璃巷的每一个角落。
第十八章:守护与传承
琉璃鸢火了,琉璃巷也热闹了起来。但清妍心中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技艺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如果后继无人,再辉煌的成就也只是昙花一现。
她决定开办琉璃鸢传习班,面向社会招收学员,免费传授琉璃鸢的制作技艺。
这个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热烈反响。许多对传统手工艺感兴趣的年轻人,甚至一些中年人,都踊跃报名。其中不仅有琉璃巷本地的居民,还有来自外地的手工艺爱好者。
清妍亲自担任传习班的讲师。她将自己掌握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们。从最基础的选竹、劈篾,到复杂的骨架扎制、琉璃浆调配,再到精细的绘画和装饰,每一个环节都耐心讲解,手把手地指导。
七爷爷虽然年事已高,但也时常来到传习班,给学员们讲述琉璃鸢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分享自己当年的学艺心得。他的言传身教,让学员们对这门古老的技艺充满了敬畏和热爱。
远洲则负责传习班的日常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他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传习班编写了系统的教材,并引入了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视频演示、在线辅导等,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第一期传习班的学员们,学习热情非常高涨。他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钻研,勤学苦练。清妍的作坊里,常常灯火通明到深夜,那是学员们在加班加点地练习技艺。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第一批学员顺利结业。他们不仅掌握了琉璃鸢的基本制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热爱传统文化、传承匠心精神的种子。
其中一些优秀的学员,选择留在琉璃巷,加入了琉璃鸢手工艺合作社,成为新一代的琉璃鸢匠人。还有一些学员,则回到自己的家乡,尝试将琉璃鸢技艺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相结合,开创出新的艺术形式。
清妍还特别注重对青少年的培养。她与当地的中小学合作,开设了琉璃鸢兴趣课程,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和了解这项传统手工艺,培养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在清妍和远洲的努力下,琉璃鸢的传承体系逐渐建立起来。老、中、青三代匠人齐心协力,共同守护着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琉璃巷也因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巷子里随处可见制作和放飞风筝的人们,空气中弥漫着竹香和画料的清香。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手中牵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风筝。
古老的技艺,在新一代的手中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守护与传承的故事,在琉璃巷中日复一日地上演着。
第十九章:巷陌新生
随着琉璃鸢声名鹊起,琉璃巷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江南古巷,逐渐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文化旅游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