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 17 章 青苗噬骨深
    青苗噬骨深

    雨后初霁,山道依旧泥泞。官兵押解着吴老河与周氏下山,二人形容枯槁,枷锁沉重,一步一顿。

    楚辞空默默跟随,手中紧攥着那张从吴劫身上飘落的纸片。字迹狂放,墨透纸背,与粮仓墙上的血书如出一辙。

    ”青苗变害米,官商勾结深。冤魂何处诉,血泪洒苍茫。“

    这首诗中蕴含的悲愤与控诉,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楚辞空心中百感交集,既同情百姓疾苦,又痛恨吴氏一家以暴制暴的极端手段。

    山路崎岖,不时有碎石滚落。吴老河一个踉跄,险些摔倒,被身旁衙役一把扶住。

    ”慢些走。“楚辞空上前一步,轻声道。

    吴老河抬眼,目光空洞,嘴角扯出一丝苦笑。

    ”楚捕头何必假慈悲?“

    楚辞空摇头,没有辩解。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但在这铁律之下,又有多少无奈与辛酸?

    山脚下,李县尉已率人等候。他神色凝重,眼中噙着未干的泪水。

    ”回县衙。“李县尉简短地下令,声音嘶哑。

    一行人沉默前行,只有枷锁碰撞的声响在寂静的山道上回荡。

    回到县衙,气氛肃杀。陆晦的灵柩停放在偏院,白幡低垂。

    陆昭一身素缟,跪在灵前,双目红肿,压抑许久的悲痛在见到弟弟冰冷棺木的刹那彻底爆发,捶胸顿足,嚎啕痛哭。

    ”弟弟啊!你怎么就这么去了!“陆昭撕心裂肺的哭声回荡在院中,令人闻者伤怀。

    李县尉亦是虎目含泪,拍着陆昭的肩膀,无声安慰。

    楚辞空上前敬香,望着那年轻的面容,心中百感交集。对生命之脆弱与逝去,更添一份沉重。

    ”陆晦为国捐躯,死得其所。“李县尉声音低沉,”我已上书,为他请功。“

    陆昭抬头,泪眼婆娑,却强忍悲痛,向李县尉拱手一礼。

    ”多谢大人。“

    楚辞空默然。功名利禄,岂能抵得过一条鲜活的生命?然世事如此,又能如何?

    青苗噬骨深

    ”第二名死者李氏,乃贫农之妻。死者被发现于渭河之中,死亡时间与陈长庚相差不足一个时辰。初步判断为溺亡,然经仔细检查,却是遭人扼喉而死。其指甲内残留褐色麻丝,与吴老河家中晾晒的麻布衣物相符,且吴老河一家在逃亡时有焚毁证物的举动。故可推断李氏应是目睹吴氏一家杀害陈长庚,故被灭口。“

    堂下百姓听得入神,不时发出低声惊叹。

    ”第三名死者张知归,乃县衙主簿。死者被发现于自家秧马泥浆池中,背上刻有血字:春贷一斗,秋夺三釜。经查,凶手利用改装的秧马,暗藏金属套索,实施谋杀。“

    楚辞空顿了顿,继续道:

    ”张记铁匠铺的铁匠说,吴老河当时谎称为了防止农具在田里受损,需要改装。铁匠并未多想,按吴老河给出的图样打造了这套装置。卑职后找来图样,图样与秧马底部的改装完全吻合。"

    陈知州听后暗暗点头。

    "第四名死者冯延吉,乃县丞。死者身披蓑衣,口鼻塞满发芽稻谷,双手反绑,悬吊于粮仓房梁。经查,死者是被勒死后悬挂。蓑衣上浸漆树汁,与吴老河家制作蓑衣的方法相同。"

    “卑职查验现场,发现凶手挖开排水沟,潜伏进粮斗之内,待冯县丞清点陈米之时,将其伏杀。”

    楚辞空结合自己的推断,详尽清晰地剖析了吴氏一家针对四名死者的作案手法、动机与伏诛过程。

    陈应麟听完,目光转向吴老河与周氏。

    "人犯吴老河、周氏,对楚捕头所言,可有异议?"

    面对如山铁证,吴老河与周氏对杀害陈长庚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穿越大宋:我靠验尸平步青云简介 >穿越大宋:我靠验尸平步青云目录 > 第 17 章 青苗噬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