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想买螺钿丝专利,开价够建十座绣院。
沈清欢正用银针修补空姐的丝巾。破洞处绽出朵并蒂莲,她头也不抬:早上越南绣坊发来邮件,说发现本《天工织造录》残卷,想邀我去河内交流。
虹桥机场的霓虹照亮出口那刻,上百绣娘举着灯笼列队相迎。最前排的老绣娘颤巍巍捧出个织锦匣子:沈姑娘,这是我们家传的‘千机梭’,放在璇玑绣院正合适。
沈清欢抚过乌木梭上磨损的刻痕,忽然摸到某处凸起。按下机关,木梭咔哒裂开,掉出卷用油布包裹的《璇玑图》残谱——正是老宅墙上缺失的最后八页。
庆功宴摆在绣院天井。酒过三巡,沈清欢独自倚着廊柱望月。唐雨柔拎着蟹黄包过来时,发现她将新得的千机梭浸在莲露中,月光下梭身渐显北斗七星纹。
下月敦煌有个壁画修复项目。唐雨柔晃着红酒杯,那边发现件北宋刺绣幡帐,需要......
我去。沈清欢将螺钿丝收进锦囊,指尖拂过新绣的防伪云纹披肩。夜风卷起披肩一角,暗绣的二十八星宿图在月光下流转,仿佛百年前照过绣楼的同一片银河。
更鼓声从湖面传来时,她忽然轻笑:雨柔,我想开间针灸刺绣学堂。
早帮你物色好地方了。唐雨柔指向对岸灯火通明的建筑,就等沈大师的七星针法开班授课。
晨雾未散,第一批学员已聚在绣院门前。沈清欢握着千机梭走过回廊,听见某个越南绣娘正用生硬的中文背诵:机杼声里日月长...
她驻足望着廊外白鹭掠过残荷,忽然想起穿越那日刺耳的汽车鸣笛。如今这喧闹人间,终是让苏绣找到了新的归处。
第六章:璇玑天光
敦煌的烈日将鸣沙山晒成金箔时,沈清欢正跪在莫高窟第220窟的脚手架上。修复灯冷白的光束里,北宋刺绣幡帐的破损边缘微微颤动,她屏息将银针探进千年丝缕的间隙,针尖挑起的却不是丝线——半片贝壳残片闪着虹光从幡角滑落。
这是……同行的文物专家老周凑近放大镜,螺钿工艺出现在刺绣上
沈清欢用镊子夹起贝壳片,对着阳光转动。虹彩中忽现细若蚊足的刻痕,她心脏猛地揪紧——这分明是沈家独有的防伪云纹!幡帐破损处露出夹层,轻轻一抖,簌簌落下十数枚铜钱大小的绣片,每片都绣着《璇玑图》残句。
手机在防护服里震动,唐雨柔发来紧急消息:意大利展出的《降魔图》被检测出现代化纤材料,外媒说是我们做局!
修复室忽然断电。沈清欢攥着绣片贴墙而立,听见黑暗中传来窸窣声。紫光灯倏地亮起,三个黑影正将幡帐往麻袋里塞,她甩出针灸包里的银针,针尾系着的螺钿丝在紫外线下如流星划过。
小心!老周抡起工具箱砸向歹徒。混战中沈清欢扑到工作台前,抓起修复用的金疮药泼向幡帐——药水触到绣片的刹那,《璇玑图》残句突然泛起荧光,拼成幅完整的河西走廊舆图!
警笛响彻戈壁时,沈清欢正在救护车上给老周包扎。他摊开染血的手掌,露出攥着的绣片:这是从领头那人身上扯下来的……绣片上歪斜的云纹旁,赫然绣着数码工厂的商标暗纹。
七日后,璇玑绣院的水榭挤满中外记者。沈清欢展开那幅历经风沙的幡帐,修复好的降魔金刚衣袂间,用针灸穴位图绣着整部《金刚经》。她举起紫外线灯,经文字迹在紫光中重组成河西舆图,某处标红的洞窟正是当年沈家先祖避祸之地。
这才是真正的经纬书绣。她将绣片放入防弹展柜,柜门闭合时自动投影出全息讲解——每个穴位点开都是段针灸刺绣教程。意大利策展人突然冲上台,举着检测报告大喊:这上面有现代胶水成分!
沈清欢轻笑一声,从唐雨柔手中接过瓷瓶。液体泼在幡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