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0章 舌战群臣(三)
    大殿之内,气氛凝重。朱瞻基那看似不经意间提出讨论下西洋祖制是否值得修改的提议,其背后的心思在一众老谋深算的大臣眼中可谓是昭然若揭,可的确把很多人的心思给调动了起来。

    提及下西洋,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反应各异,尤其是南方的大臣们,对此事积怨已久。在朱棣当政时期,航海贸易被官方牢牢地掌控在手中,民间势力难以染指分毫。

    朱棣将海贸所带来的巨大利润,一股脑地投入到了北征的战事当中,只剩下点胡椒,还被他用来冲抵官员工资。

    南方的大臣们对海贸利润的丰厚程度心知肚明。自太祖皇帝颁布海禁以来,那一船船满载着精美商品驶出国门的船只,归来时带回的是一船船白花花的银子,那可都是实打实的财富啊。

    然而,如今他们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巨额利润流入皇室用于战事,自己却捞不到半点好处。他们心中盘算着,既然皇家如此吝啬,不愿与他们分享海贸的红利,那大家索性一拍两散,都实行海禁好了。

    他们心里清楚,皇家总不可能去做那走私的勾当吧,而他们若是能偷偷地开展一些走私活动,凭借着海贸的暴利,岂不是能赚得盆满钵满,发上一笔横财?

    抱着这样的心思,那些心怀鬼胎的南方大臣们纷纷站了出来,言辞恳切地赞同朱瞻基的提议,异口同声地希望朱高炽能够果断废止下西洋的举措,似乎他们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打算直接将废除殉葬制度的话题抛诸脑后,彻底忽略那些即将成为殉葬品的无辜生命。

    朱高炽坐在龙椅之上,将下方大臣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他的脸色黑如锅底,目光死死盯着那些南方一系的大臣,想要把每个人的名字和相貌都记在心里,等日后再慢慢算账。

    他心中其实对朱棣的做法也颇有微词,朱棣在海贸利润的分配上确实有些过分。

    但这些南方大臣们如今竟然妄图直接切断皇室的重要财源,这让他如何能忍?

    朱高炽暗自思量,看来若想彻底压制住江南群臣这些不轨的小心思,避免江南地区陷入半独立的危险境地,还是要将帝国的政治中心设置在南方。

    想到此处,朱高炽心中不禁埋怨起朱棣来。

    这个战争狂人,当年将首都迁至北京,美其名曰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听起来倒是慷慨激昂、大义凛然。

    可实际上,他根本没有充分考虑到从唐朝之后中华的经济重心已然南移的现实情况。

    若想真正维持全国局势的稳定,有效调动南方庞大的资金资源,将国都设在南方才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然而,朱棣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便于打仗的私心,就做出了迁都北京的决定。

    至于自己的这个儿子朱瞻基,朱高炽又怎会不了解他的心思呢?

    朱瞻基提出讨论下西洋的祖制,连削带打,取消越王朱高煦和扬王朱高燧出海建国的事情。顺带将废除殉葬制度这件关乎无数人命运的大事掩盖过去。

    朱高炽摇了摇头,对自己这个目光短浅的儿子越发不满意了,看来他的历练还是不够,他爷爷朱棣把他保护得太好了,自己肯定是不会废了这个太子,但是为了他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还是得摔打摔打。

    一时之间朱高炽也想不出什么妥善的应对之策,把目光看向堂下那几个心腹大臣,希望他们能够想出良策,将话题重新拉回到废除殉葬制度上来。

    就在这紧张而又压抑的氛围中,一个稚嫩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太子何来?皇爷爷曾说过,做人主就是要以天下人之心为心,那为什么不能体谅一下那些妃子的父母的心,那些妃子的儿女的心呢,您的一句不重要,一句细枝末节,就忽略了他们的心。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简介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目录 > 第30章 舌战群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