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75章 科学萌芽
    暖阁内炭盆烧得正旺,人力的问题一时半会得不到解决,大家也只能放弃对这个话题的讨论,等一段时间看看情况,至于现在还是继续讨论现在其他方面的发展问题吧。朱昭熙等人从迁都伊始,便开始有意识地招募各行各业的工匠,为大明的发展储备力量。

    此时的大明,大部分地区依旧维持着原有的模样。传统的农耕活动在田野间照常进行,农民们遵循着季节的规律,春种秋收;商业活动也按照既定的模式展开,各地的商队往来于城市之间,进行着货物的交易。

    然而,作为改革策源地的北京和改革实验基地的东北五省,却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关于工匠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由朱瞻墡出面统筹,为了北方的发展他也是豁出去了。通过招募、征辟等方式,聚集了众多能工巧匠。这些匠人们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着各自的专长,他兴奋的开始给大家介绍现在北京工业方面的成果。

    在北京工部下设的各个监里,纺织匠人们在作坊里忙碌着。他们围坐在纺织机旁,仔细观察着布匹的纹理,尝试着调整纺织机的结构和纺织的工艺。

    有的匠人在研究如何改进纱线的制作,让纱线更加细密均匀;有的则在探索新的染色方法,希望能让布匹的颜色更加鲜艳持久。他们不断地试验,反复地比较,每一次小小的改进都可能带来纺织品质量的提升。

    炼铁的工坊里,炉火熊熊燃烧。匠人们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手持工具,密切关注着炉内的情况。他们尝试着调整铁矿石和燃料的比例,寻找更高效的炼铁方法。

    有的匠人在研究如何去除铁中的杂质,使炼出的铁更加纯净;有的则在探索如何提高炼铁的产量,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他们的脸上满是汗水,却依然专注地进行着试验。

    负责农具改进的匠人们则深入田间。他们观察农民们的劳作过程,了解农具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农民的反馈,他们设计新的农具模型。

    有的匠人设计出了更轻便的锄头,让农民在除草时更加省力;有的则发明了新型的灌溉工具,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他们还会将新的农具带回工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水利匠人们也没有闲着。他们实地考察北京周边的河流和地形,绘制详细的水利图。他们研究如何修建水渠,将水源引到农田;如何建造堤坝,防止洪水泛滥。他们与农民们交流,了解他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力求设计出最合理的水利设施。

    所有人都明白,要想进一步推动发展,获取更多的资源至关重要。于是,按照朱昭熙的建议,朱瞻墡向朱高炽申请了一批锦衣卫。在锦衣卫的协助下,那些有地质研究和矿脉寻找经验的工匠,踏上了探寻矿产的旅程。

    他们的足迹遍布北方大地。在黑龙江,经过长时间的勘探和挖掘,终于发现了一座大型金矿。当金矿的消息传来,众人兴奋不已。这意味着大明将拥有更多的财富,能够为后续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在陕西行都司,他们又发现了一座巨大的盐湖。尽管这座盐湖目前掌握在鞑靼和藏人手中,但以大明的实力,若能合理利用,将对西北的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盐湖中的盐可以用于食品加工、贸易等多个领域,成为连接西北与内地经济的重要纽带。

    然而,这次发现的最重要的矿产其实是大同的煤矿。由于朱昭熙的干预,北京专门成立了研究煤炭使用的部门和研究钢铁冶炼技术的部门。

    在研究煤炭使用的部门里,工作人员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他们尝试将煤炭应用到不同的行业中。最初,煤炭被引入制瓷行业。窑工们发现,使用煤炭作为燃料,窑内的温度更容易控制,而且能够达到更高的温度。

    他们开始调整烧制瓷器的时间和火候,观察瓷器的变化。随着对煤炭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简介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目录 > 第75章 科学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