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78章 工业发展
    洪熙二年夏,南方商界流传着一个消息——北方木材充足,适宜造船。

    起初,许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但是就算南方的造船业非常繁荣,海禁解除后,商船需求激增,各大船厂订单不断,甚至已经到了排队等候建造的地步。合适造船的木材短缺,木材价格居高不下,这让许多商人头疼不已。

    消息的传播速度极快,不少人很快意识到,如果北方木材供应充足,且价格合适,造船的成本将大幅下降,甚至可能会彻底改变现有的造船格局。一时间,南方的几家大商号纷纷派人北上,实地考察此事,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他们也不介意把一部分订单放到北方去。

    乘坐海船一路向北,很快就到了狮子口。沿途气候渐凉,土地也愈发广袤,直到进入辽东省地界,眼前便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山林连绵,看不到尽头。

    这次北上的商人共有三人,分别是苏庆、吴恒、赵晋,三人皆是南方富商,他们首先来到狮子口造船厂。造船厂规模不大,设施简陋,许多工人仍在搭建厂房。但厂区内,已经有几艘大船的骨架初现雏形,工匠们正忙碌地打磨木料,拼接龙骨。

    狮子口船厂的提举是个精瘦的中年人,名叫林正川,是刚刚从庙街造船厂调任过来的,新官上任自然是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来。得知商人们的来意后,也没摆什么官架子,他也知道总督府的意思,就是要把这些从南方来的商人留下来,于是热情的向他们介绍起当地的情况。

    “这里木材多得是,砍了还能再种。朝廷鼓励我们造船,出台了政策——只要能保证砍一棵树,种回去一棵,木材就是免费的。”

    苏庆闻言,微微挑眉:“免费?”

    “不错。”林正川点头,“只要按规矩来,原材料不用花银子。”

    赵晋心思最为细腻,立刻问道:“可北方造船技艺……”

    林正川也只能苦笑回答:“不如南方。人手也不够,许多工匠都是从农民里临时招的,还得慢慢教。”

    东北五省才开发不到一年,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技术人员呢。

    吴恒皱眉:“若工匠不足,技术不精,船质量如何保证?”

    林正川坦然道:“目前只能先造些渔船、中小商船,大型远航船还不行。但有了好木材,若能从南方请些好工匠来,早晚能赶上。”

    商人们心中有了计较。眼下,北方的造船业确实才刚刚起步,工匠不足,工艺落后,但木材供应充足,政策优惠,若能弥补工匠和技术上的不足,未尝不能借此机会将北方造船业做大。

    “若是我们要订船,价格能便宜多少?”吴恒接着问。

    林正川沉吟片刻:“大约比南方的船便宜五成。”

    三成的价格差距,已经足够让商人们动心。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考察结束后,三人返回南方,开始招募造船工匠。他们在各大造船厂和港口散布消息,承诺只要愿意北上,工钱比南方高两成,且食宿全包。

    一开始,工匠们并不愿意前往北方。北方地寒,生活不便,且北方的造船业才刚起步,不如南方稳定。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北方木材免费供应、商人们资金雄厚,愿意大量投资,不少人渐渐开始心动。

    最终,一批经验丰富的工匠决定试试运气,他们带着工具、图纸,结伴北上。其中,领头的是一位名叫沈怀山的老工匠,在南方造船业干了三十多年,经验极为丰富。

    有了这些南方工匠的加入,北方造船厂的工艺迅速提升。木材的裁切更加精细,船体设计也更加合理。工匠们按照南方的经验,改进了拼接方式,使用桐油防水,甚至尝试制作更大规模的商船。随着技术升级,北方造船速度大幅提升,质量也有了保障。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简介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目录 > 第78章 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