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89章 治理黄淮
    随着年末的到来,北方的生产陷入了停滞,大家也难得放下手中的事情,凑在一起聊起天来,暖房之中,北京六部的尚书和朱昭熙、朱瞻墡、朱瞻埈每人手中都捧着一杯热茶,就这样聊着过去和未来。

    过去的一年,整个北方地区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东北五省的发展建设之中。集整个北方之力发展,东北五省如今已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初步具备了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后续的工作,只需按照既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将移民迁移至东北五省即可。

    众人心中明白,在东北五省发展逐渐步入正轨之后,不能再将全部的精力都局限于此,北方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不然的话,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这个好不容易形成的北方格局就要分崩离析了。

    户部尚书郭资清了清嗓子,神情之中既有一丝欣慰又带着些许忧虑。“诸位,在过去的一年里,咱们北方的总收入达到了950万两白银。

    这里面包含了漠河金矿的收益,以及在与日本进行掠夺式贸易情况下的所得。与之前每年仅有280万两白银的收入相比,咱们北方的财政状况确实有了极大的改善。”

    “话虽如此,”礼部尚书李至刚微微皱起眉头,脸上流露出一丝担忧之色,“但如今咱们北方的收入与南方相比,仍然有着整整一倍的差距。这样的差距,实在是让人感到有些挫败啊。”

    “李尚书不必过于忧心,”吏部尚书张本劝慰道“毕竟才过去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咱们就已经取得了如此显着的进步。而且,根据之前与陛下的约定,在未来的五年内,北方的税收无需上缴朝廷。

    虽然朝廷给予北方的支持相对有限,但这也让咱们拥有了更多自主调配资源的空间。更何况我们只需要造纸业和肥皂业的收入,就可以填平今年赈灾的窟窿了,这九百五十万两白银是纯结余啊”

    说着说着,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关中地区。“想当年,在秦汉唐时期,关中地区一直都是朝廷的重要粮仓,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沃野千里,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兵部尚书赵羾感慨万千,眼神之中流露出深深的惋惜之色。

    “可如今再看,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光秃秃的山坡,漫天的黄沙肆意飞舞,曾经富饶肥沃的关中地区,竟然变得与玉门关外相差无几。如今,整个关中地区的百姓生活艰难,只能依靠朝廷的税收来维持生计。”

    “是啊,这前后的变化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刑部尚书金纯附和道,脸上满是无奈与感慨。

    说到灾害,又不免说到黄河与淮河,一提起这两条河流,众人的情绪顿时变得激动起来。

    “北宋的那些君臣,当真是糊涂至极!”工部尚书宋礼最为气愤,“一群读书读傻了的东西他们知道怎么治河么?

    他们这么一动,导致黄河、淮河多次泛滥改道,给后世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祸患。当真是前人作恶,后人遭殃啊!如今,治理黄河与淮河的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没错,可是治理黄淮谈何容易啊。”郭资无奈地摇了摇头,脸上写满了忧虑,“咱们北京库房里目前仅有一千万两白银,然而面对如此庞大复杂的治理工程,这些钱简直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啊。”

    众人一时陷入了沉默之中,治理黄淮的难度远超想象。此前,工部曾经提出过一个彻底治理黄淮的方案,按照这个方案的规划,至少需要八千万两白银的资金投入和五百万的人力支持。

    众人心里都清楚,元朝的灭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修黄河这件事引发的。当时仅仅动用了十万人参与修河,就已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而如今要动用五百万人,其中的组织协调、管理监督等方面的难度,以及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实在是难以估量。

    况且这五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简介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目录 > 第89章 治理黄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