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危机二十年 4
为零。到1990年,更有26国全然失去了争取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事实上在欧洲地区之外几乎达100个“低”“中”收入的国家里,只有14国有5亿美元以上的外来投资额,10亿以上者更只有8国,其中4国在东亚及东南亚一带(中、泰、马、印尼),3国在拉丁美洲(阿、墨、巴)。不过愈发走向跨国整合的世界经济,也并没有完全忽略了那些境外之地,一些面积较小、风景较美的地区,都有成为旅游胜地,以及避开政府管辖的境外天堂潜力。此外,原本乏人问津的地方,如果忽然发现了可资利用的资源,情况也会大为改观。然而就整体而言,世界上有极大部分地区完全从世界经济的队伍中退出;苏联集团解体之后,从的里雅斯特(trieste)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广大地区,似乎也加入这个“化外”行列。1990年,吸引了任何外来净投资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只有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两国(UN orld Development,1992,tables 21,23,24)。至于前苏联的广大地面之内,显然也有某些资源丰富的地区或共和国,引来像样的真正投资。同时,却另有一些运气不佳的地带,只能自己挣扎了。但是不管命运如何,前第二世界的多数国家,如今正一步步向第三世界的地位“看齐”。
因此危机二十年的主要影响,即在于贫富国家之间的鸿沟日阔。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其1960年的平均实际国内生产总额,仅为工业国家的14%,到1987年更跌落为8%。而那些“发展程度最低”(least developed)者的境况更惨(包括非洲和非非洲的国家),竟由原来的9%,一降而至5%(UN,1991,tavl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