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指向较宽泛,建议聚焦具体领域或场景,使梦想更具象、更独特。可尝试思考: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
紧接着,下方出现了三个风格不同、但都生动具体的引导段落选项:
选项一(环境描写切入):
我梦想中的实验室,不在冰冷的高楼里,而是在黄沙漫天的戈壁深处。巨大的透明穹顶下,我穿着轻便的防护服,不是在操作精密的仪器,而是蹲在一株嫩绿的、顽强地从沙地里探出头的小苗旁……
选项二(问题驱动切入):
每次看到新闻里干裂的土地和枯萎的庄稼,我的心就像被揪紧了。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农业生态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
选项三(童年经历切入):
记得五岁那年回老家,爷爷守着因干旱几乎绝收的麦田,浑浊的眼里满是无奈。那一刻,一个念头像种子一样在我心里扎了根:我要让这样的眼泪消失……
小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他反复读着这三个选项,感觉堵塞的思路像被疏通的河道,灵感汩汩地涌了出来。他并没有直接照抄任何一段,而是被让沙漠变绿洲这个具体又充满使命感的画面击中了!他兴奋地敲击键盘: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沙漠改造工程师’!我要发明一种超级耐旱、根系能深入地下寻找水源的‘固沙树’,还要设计……
他文思泉涌,描绘着未来如何在智能生态机器人的帮助下,将一片片死寂的沙海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小智安静地陪伴在一旁,只在某个句子表达略显模糊时,才轻声提醒:‘让沙漠消失’这个表述,可以考虑更精确一些,比如‘让沙漠退却,让绿洲重生’,你看如何
周一作文课上,王老师没有像往常一样收作业,而是微笑着打开了全息投影屏。同学们,借助AI批改系统,我们有了全新的作文分析报告。屏幕上瞬间展开一幅清晰的数据图谱和文字分析:
整体亮点:
想象力丰富(占比68%),情感真挚(占比52%)。
待提升点:
逻辑结构:
12位同学(如陈思思)情感充沛,但段落间逻辑衔接稍弱,建议加强过渡句训练。
事例支撑:
8位同学(如张伟)观点明确,但支撑事例较单薄或陈旧,建议结合时事或科技前沿补充。
细节描写:
全班平均细节描写得分率65%,需加强五感描写专项练习(如李小乐文中对固沙树叶片的想象可更细腻)。
看,王老师指着屏幕,笑容里带着前所未有的轻松和精准,现在,老师能像拿着‘知识地图’一样,清楚地知道该重点帮助谁、提升哪方面了!小乐,你关于‘固沙树’的设想很有创意,课后我们可以一起查查最新的仿生植物研究资料,让你的细节更扎实!
data-faype=pay_tag>
同学们,系好安全带,我们准备‘出发’了!王老师的声音带着一丝神秘和兴奋。地理课前,教室的灯光自动调暗,四周原本是墙壁的地方,开始像水波纹一样荡漾起来。
今天,我们要去斐济看珊瑚礁!
话音刚落,波纹瞬间凝固、清晰——教室的墙壁和天花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边无际、清澈得如同巨大蓝宝石的南太平洋!阳光穿透水面,在洁白的沙床上投下摇曳的光斑。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珊瑚礁如同海底的梦幻森林,在眼前铺展开来。小乐和同学们感觉自己就悬浮在这片瑰丽的海域中,甚至能闻到带着咸味的清新空气,听到轻柔的海浪声和气泡咕噜噜上升的声音。大家忍不住发出了阵阵惊叹。
突然,珊瑚礁深处游出几个皮肤黝黑、笑容灿烂的孩子,隔着清澈的海水,其中一个扎着满头小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