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草方格和梭梭
    第三十九章

    草方格和梭梭

    进入五月,阳和村的天气渐渐热了,到处绿树成荫,花红柳绿。

    虽然地处西北大漠苦寒之地,但这片土地的勃勃生机,不是外人能想象的。

    据说,远古时期的沙城县,是一片巨大的湖泊,被称为谷水,又叫猪野泽,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将洪水往西疏导,最后将注入这片大泽...

    至今沙城县的沙漠里还有大量的贝壳,证明这里之前的确是一片汪洋。

    青铜时代,沙城县就有先民生活,考古人员在一个叫沙井村的地方发现了大量彩陶和铜器,命名为沙井文化...

    西汉时期,沙城县是匈奴休屠王的牧场,那时候沙城县到处是湖泊海子,绿洲草原...

    后来,霍去病西征,打败匈奴,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沙城县和中原的交流越来越多...

    明代,后元残余势力在西北肆虐,洪武帝派遣江浙和安徽籍的官兵来西北驻守,设立营卫戍边,这便是沙城县的前身...

    明清两代,朝廷大量往西北移民,好多山西和陕西人民被迁徙到沙城县,开垦荒地,建设家园,一代代的传承下来...

    沙城县本来也是水草丰美,良田沃野,但近代人口越来越多,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土地沙化严重,防风治沙,守护家园就成了刻不容缓,死生存亡的大事。

    只有治理好沙漠,让农村有了长远的发展,沙城县的年轻人自然不用再逃离沙窝窝。

    沙城县不仅要治沙,还要致富。

    沙洲返乡,就是想利用自己掌握的高科技,为沙城县开辟一条生态产业化的智慧农业道路。

    两百八十亩试验田,只是沙洲的尝试,只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把流沙大模型训练出来,就可以大规模推广应用,不仅能节水,还能解放劳动力。

    光伏电站下的阳光牧场,更是将清洁能源和防风治沙有机结合,还能通过种植饲草养羊来创造经济价值,是真正的生态产业链。

    而智能大棚,也是节水农业,将来很可能是阳和村的支柱产业,是乡亲们的钱袋子。

    春种结束后,沙洲也略微闲了一些,就整天猫在工作室里,查看收集上来的数据,训练流沙和傻妞。

    之前还有些人对沙洲的智能手环持怀疑态度,现在大家都沙洲十分信任,每个人都戴着智能手环。

    还有李大爷的羊,整天在村外的沙漠荒滩跑,它们身上的采集器也收集上来了不少数据。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试验田和大棚、阳光牧场地下埋的数据采集器,它们采集的数据才是沙洲最需要的。

    这些数据对于沙洲来说弥足珍贵,是训练流沙最很重要的资料。

    不过,这些数据还是不够。

    沙洲最需要的,是八百里大沙的数据。

    那里是沙漠腹地,是沙尘暴的策源地,只有掌握了那里的一手数据,流沙大模型才有可能精准预测沙尘暴...

    只有将八百里大沙治理好,才能扼住沙魔,沙城县的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有效改善。

    这天,刘曦彤又来到阳和村,和马俊河沙洲商量带领乡亲们压沙种树的事情。

    每年春天,沙城县都要大规模地组织干部群众压沙植树,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早在五十年代,沙城县就成立了治沙研究所,驯化了一批适合在沙漠里栽种的沙生植物,梭梭,柠条,花棒,霸王,白刺...

    治沙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还研究出了一种防风固沙,保护沙生植物的办法,就是先用麦草或者稻草、芦苇,在沙漠里埋压出一个个的草方格,然后把梭梭柠条等沙生植物种在草方格里。

    这个办法既能有效地防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沙乡智变简介 >沙乡智变目录 > 第三十九章 草方格和梭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