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 大帮驼铃
    第五十八章

    大帮驼铃

    当然了,马家那时候可以说是富可敌国呢!

    马俊河点头说道:当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太后往西安逃的时候,就是马家的骆驼驮运货物护驾,还捐了十万两白银...

    后来慈禧太后回到北京,给马家封了官,赏了茶叶专卖的执照,还赐了两个宫女给马家当媳妇,民间就传说,马家娶了公主...

    哇,这么厉害啊!沙洲惊叹。

    这还不算啥!

    马俊河又说道:当年,我们沙城县的骆驼客,受中山先生委派,驮运了一批茶叶当国礼去苏俄,一直送到了莫斯科,据说还受到了列宁的接见...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沙城县的骆驼客,又运送苏俄援助的武器,运到前线...

    解放后,沙城县的骆驼客又赶着几万峰骆驼,为修筑青藏公路驮运物资...

    抗美援朝的时候,马家后人卖了兰州的分号,还捐了一架飞机呢!

    哗...

    沙洲和刘曦彤王静仪都惊呆了。

    他们没想到,沙城县的骆驼客居然这么厉害,在历史上做了这么多贡献。

    我们西北大漠里,那时候只有骆驼能托运货物,而我们沙城县,又是养骆驼最多的地方,所以当年的沙城骆驼客,在西北道可是赫赫有名,被誉为大帮驼铃...

    马俊河又叹道:等后来修了公路铁路,有了汽车火车,骆驼客也就慢慢少了...

    我十几岁的时候,还给公社里拉过骆驼,他们去的时候驮上盐池里的盐,到内蒙宁夏卸了,再驮了煤炭回来交到公社...

    再后来沙城县的人口越来越多,生态恶化,沙漠里禁止大量牧养骆驼,骆驼客几乎就没有了...

    现在听说沙城县骆驼客成了啥非遗文化,说是要传承呢!

    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前几年才申请下来...

    刘曦彤对沙洲笑道:我们搞沙漠越野旅游,应该和骆驼客的非遗文化结合起来,游客想坐车越野也行,想骑骆驼走古驼道也可以,肯定能做起来!

    你这个想法好!这大漠古驼道上的沙子里,埋着无数骆驼客的故事呢!

    沙洲看着车窗外的大漠,若有所思。

    你们看,前面就是古驼道,现在还能看出来呢!

    马俊河指着车前方说道。

    哦

    沙洲直起身子看去,就见车前方有两道沙梁,在沙海中弯弯曲曲的绵延...

    两道沙梁就像是路两边的路牙,中间则是一条深沟,里面都是紧实的沙地,就像是大路。

    这大漠沙海里本没有路,骆驼走得多了,就形成了这古驼道啊!沙洲笑道。

    马俊河继续解释道:这条古驼道,骆驼客走了几百上千年,驼掌踏过夯实沙层,就在沙窝里趟出了一条大路...

    我们以前拉骆驼的时候,就让骆驼沿着这古驼道走,总会找到有水的海子,还有些废弃的井子、窝棚、站头,就可以歇息...

    有些老骆驼根本都不用我们管,自己就沿着这古驼道走了,一直能走到内蒙宁夏呢!

    那我们就沿着这古驼道走,遇到海子了再扎营休息!沙洲笑道。

    车比骆驼可走得快多了,我们以前拉骆驼一天也就走三五十里,你们的汽车就算在沙窝里走得慢,一天起码也能走两百里...

    马俊河说道:你们不是还要播撒草种吗我记得前面就有一个海子,也不知道现在干了没有,我们过去停一下,你们播撒些草种了再说!

    好啊,马大爷,您可真是活地图啊!林妍笑道。

    唉,老了...

    马俊河喟然长叹:我们年轻的时候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沙乡智变简介 >沙乡智变目录 > 第五十八章 大帮驼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