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第一达斯坦10
第二十章
第一达斯坦10
以前表演木卡姆的艺人,被人们称为木卡姆奇...
帕莎尔古丽赶着毛驴车,继续给我讲十二木卡姆的故事:虽然老百姓对木卡姆奇都很尊重,但他们的社会地位还是很低...
这在古代正常啊,我们中原文化里,戏子歌姬的地位也很低啊!我点头说道。
虽然当年阿曼尼莎汗系统整理出了十二套木卡姆,却没有乐谱记录,只是师徒口口相传...
帕莎尔古丽说道:遇到太平盛世的时候,有钱有势的巴依老爷经常请木卡姆艺人去表演木卡姆,但给的钱也不多...
要是遇到战乱纷争的动荡年代,木卡姆艺人只能走街串巷地卖唱,生活非常穷苦,好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木卡姆,传承就非常困难...
解放前期,木卡姆艺人大多数穷困潦倒,好多人就改了行,会唱十二木卡姆的人越来越少...
到了解放后,社会安定下来,可木卡姆的传承却岌岌可危...
五十年代,只有一位名字叫吐尔迪阿洪的老人,能完整地唱十二木卡姆,连他的儿子都只能唱一部分...
但吐尔迪阿洪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要是他去世,完整的十二木卡姆就永远失传了!
当时的新-疆领导非常着急,就把这个情况上报,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派了万桐书先生和他的妻子连晓梅女士,一起来到新-疆,抢救保护十二木卡姆...
万桐书先生当时才二十八岁,和妻子连晓梅女士都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他们带着一岁的女儿,不远千里,从北京来新-疆抢救保护十二木卡姆...
我看过详细的介绍,说万桐书先生和连晓梅女士来新-疆的时候,火车只能坐到西安,然后坐汽车到了兰州...
当时星星峡还有小股的土匪出没,不安全,万桐书先生他们就被困在了兰州...
在兰州呆了一两个月,还不能去新.疆,万桐书先生非常着急,到处想办法,后来联系到了一架军机,才飞到了迪化,也就是现在的乌鲁木齐市...
1951年,万桐书先生终于到了迪化,便马上成立了整理十二木卡姆小组,开始着手录制十二木卡姆...
当时还没有磁带录音机,万桐书先生多方协调,从南京调来了一台钢丝录音机,把吐尔迪阿洪老人和一些十二木卡姆艺人请来,开始第一次录制十二木卡姆...
吐尔迪阿洪老人带着自己的儿子一起来,他儿子打手鼓,吐尔迪阿洪老人就拉着萨塔尔,闭着眼睛唱起了十二木卡姆...
吐尔迪阿洪老人不愧是十二木卡姆的大师,他唱的十二木卡姆,有对大自然的礼赞,有旷野上的奔跑与呼喊,有爱的忧伤与狂喜...
万桐书先生被吐尔迪阿洪老人的表演深深打动,又好奇地问吐尔迪阿洪老人,为什么唱十二木卡姆的时候一直闭着眼睛
吐尔迪阿洪老人就回答,以前的十二木卡姆艺人社会地位低,看惯了有钱人的冷眼,所以表演十二木卡姆的时候,不敢睁眼看出钱的巴依老爷和太太...
万桐书先生就说,现在是新社会,人民当家做主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尊称吐尔迪阿洪老人为木卡姆大师,请他睁开眼睛放心大胆地唱,不要随意增加歌词,也不要刻意删减歌词,一切都要原汁原味,才能将十二木卡姆完整地传承下去...
吐尔迪阿洪老人家族是表演十二木卡姆的世家,到他已经是第.五.代了,他六岁学乐器,十二岁开始学十二木卡姆,二十岁能独立演唱...
所以,十二木卡姆的几百首歌曲,几千行诗,全都刻在吐尔迪阿洪老人的心里,融入了他的血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