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一

    早年间,胶东麻湾有个姓韩的老头儿,人称韩半仙。他年过六旬,无儿无女,也无老伴,就守着祖传的罗盘和一本磨得起了毛边的《撼龙经》过活。

    那罗盘黄铜包浆,黑漆盘面,天池里的磁针幽幽悬着,韩老头枯瘦的手指摩挲盘边,指关节粗大得如同老树的瘤子。他脸上的皱纹深得能夹住铜钱,唯独一双眼睛,像浸在古井寒水里的黑曜石,浑浊里透着一丝看透地脉的幽光。

    麻湾这地方,靠海吃海,也信风水。谁家要起新屋,选坟地,嫁娶择吉日,总少不了去他那间低矮、终年弥漫着劣质旱烟和潮木头气味的泥坯小屋。

    韩老头脾气是真好,穷苦人家送几个热腾腾的菜窝头、一碗杂鱼汤,他乐呵呵地接下,罗盘一架,翻山越岭,指点得清清楚楚。遇上家底殷实的,给个几吊铜钱,他也从不嫌少,顶多吧嗒两口旱烟,吐着青灰色的烟圈说:够买壶老酒就成,多了烫手。

    日子久了,麻湾人心里都揣着个说法:韩老头那双眼睛,毒!一辈子在山川地脉里打滚,心里头不知憋着几个能翻天覆地的大穴。只是他嘴巴紧得像生锈的铁锁,从不肯点破。有人借着酒劲试探:老韩头,你瞅咱这后山龙抬头,气脉旺得跟烧了似的,就没个真龙窝

    韩老头便眯起那双深井似的眼,嘿嘿一笑,露出被烟熏得焦黄的牙:眼拙喽,老眼昏花,能看出个啥有口安稳饭吃就知足咯!那笑里藏着的东西,像沉在海底的礁石,谁也摸不清。

    同乡有个陈老爷,家大业大,膝下三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开枝散叶。陈家的宅院在麻湾是头一份,高墙大院,青砖黛瓦,门口蹲着两尊石狮子,威风凛凛。可这陈家,人丁是旺了,家业却像一潭死水,任凭陈老爷如何折腾,总在麻湾这一亩三分地上打转,再难寸进。

    三个儿子,老大陈文举,在县衙里谋了个不入流的书吏,整日抄抄写写,腰杆子就没挺直过;老二陈文富,守着家里的铺子,小打小闹,勉强糊口;老三陈文贵,读了几年私塾,心气倒高,却眼高手低,整日游手好闲。

    陈老爷望着一屋子儿孙,心头像压了块浸水的青石板,沉甸甸地喘不过气。

    这一年,秋老虎刚过,陈老爷就倒下了。先是咳嗽,咳得佝偻了腰,痰里带着血丝。请遍了方圆百里的郎中,汤药灌下去一罐又一罐,人却眼见着枯槁下去,眼窝深陷,颧骨高耸,躺在床上只剩一把硬骨头撑着层松垮的皮囊。郎中们摇着头,话都一个调:老爷子油尽灯枯,该预备预备了。

    陈家上下,悲声一片。可悲戚归悲戚,陈老爷这棵大树真要倒了,身后事,尤其是那顶顶紧要的阴宅风水,就成了悬在陈家所有人头顶的一把刀。

    陈家不是没请过风水先生,前前后后来了几拨,指点的穴位不是嫌格局小了,就是嫌气脉弱了,总不入陈老爷的眼。他躺在雕花大床上,听着窗外妻妾压抑的抽泣和孙辈懵懂的吵闹,浑浊的老眼盯着头顶承尘上繁复的卍字不到头雕花,心里头那点不甘和恐惧,像藤蔓一样疯长。

    去……去请韩半仙……陈老爷挣扎着抬起枯柴般的手,指甲盖灰败无光,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风箱,抬……抬也要把他抬来!礼数……给我做足了!

    陈家三兄弟不敢怠慢,套了家里最好的骡车,铺上崭新的蓝印花布褥子,恭恭敬敬地把韩老头请了来。一进陈府那气派的大门,韩老头就觉出不同。他被径直引到陈老爷养病的正房上屋,窗明几净,熏着淡淡的檀香。

    床上的陈老爷强撑着精神,蜡黄的脸上挤出笑容,一口一个韩老弟,亲热得如同失散多年的胞兄。饭菜顿顿精细,海参鲍鱼轮着上,酒是窖藏多年的老烧刀子。夜里睡的是锦缎铺盖的暖炕,连洗脚水都有伶俐的小丫鬟端到跟前。

    韩老头活了六十多年,何曾受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风水债:血睛虾穴简介 >风水债:血睛虾穴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