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洞洞的,像一只只窥探的眼睛。
一股浓重的福尔马林混合着铁锈和霉菌的气味,从门缝里飘散出来,呛得我直咳嗽。
大门紧闭,上面挂着一块锈迹斑斑的铜牌,刻着杨氏解剖实验室几个大字。
我感觉,这扇门背后,等待我们的,将是比永安百货更加凶险的挑战。
第10章:杨日霖助手的破绽,高级AI的试探
我和高飞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我推开那扇沉重的木门,一股更加浓烈的福尔马林气味扑面而来,伴随着一股阴冷的寒意。
实验室内部比我想象的要大,但也更加阴森。
几盏昏暗的白炽灯悬在天花板上,光线摇曳不定,照亮了正中央一张冰冷的金属解剖台,以及周围一排排装满了各种器官标本的玻璃罐。
那些标本在福尔马林溶液中浮沉,形态扭曲,看得人头皮发麻。
欢迎光临,两位。一个略显沙哑的男声从实验室深处传来。
我们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穿着白大褂、戴着金丝边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中年男人,从一排标本架后走了出来。
他脸上带着一丝职业化的微笑,但眼神却有些飘忽。
我是杨日霖先生的助手,李明。杨先生今日身体不适,由我来接待二位。他自我介绍道。
杨日霖的助手我心中升起一丝警惕。
根据我的研究,杨日霖在上海开设私人解剖实验室期间,确实有过几位助手,但似乎并没有叫李明的。
而且,眼前这个李明,给我的感觉非常……刻意。
他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杨先生的丰功伟绩。
高飞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只有我,越听眉头皱得越紧。
破绽太多了!
比如,他指着一把解剖刀,说是杨先生当年最常用的,但我一眼就认出,那解剖刀的型号和工艺,至少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才出现的。
杨日霖先生在四十年代末就已离世,怎么可能用上这种未来科技
再比如,他谈到盖伦和维萨里在解剖学上的贡献时,居然出现了常识性的混淆,把维萨里批判盖伦的观点说反了。
这对于一个自称是专业法医助手的人来说,简直是不可饶恕的低级错误。
最让我确定他有问题的,是在我下意识吐槽了一句这福尔马林味儿也太上头了,呛得慌的时候,他居然非常自然地接了一句:可不是嘛,浓度老高了,挥发性又强,闻多了容易上头,得劲儿!
得劲儿!一个三十年代的民国知识分子,会用这么……接地气的网络流行词汇
我几乎可以百分之百肯定,眼前这个所谓的杨日霖助手,根本不是真人,而是管理员派来试探我们的高级AI!
它的目的,恐怕就是想从我这里套取关于杨日霖的更多信息,或者测试我对杨日霖研究的深度。
高飞虽然听不懂我脑子里那些复杂的考据和分析,但也察觉到气氛不对,紧张地握着一根不知道从哪里捡来的生锈铁管,警惕地盯着那个李明。
看来,这场智斗,才刚刚开始。
第11章:将计就计的反杀,高飞的狮吼功伏笔
既然确定了对方是AI,我反而不那么紧张了。
跟AI斗智斗勇,总比跟真鬼打交道要轻松点——至少理论上是这样。
我决定将计就计,故意透露一些关于杨日霖的错误研究信息,看看这个AI会如何反应,顺便也探探管理员的底线。
李先生,久仰杨先生大名。我故作崇拜地说道,我听说杨先生早年曾在法国里昂大学专攻细菌学,后来才转到法医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