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防通道偷偷溜出去,在附近一个老旧的茶楼里跟一些身份不明的人碰头。
我找了个机会,在他去茶楼的时候,悄悄跟了过去。隔着包间的竹帘,我隐约听到里面在谈论什么海外文物回流低买高卖避税渠道之类的词。
我心中一凛。裴书海这个客座教授,不会是在倒腾假冒伪劣文物,甚至参与洗钱吧
我用手机偷偷录下了几段模糊的对话,虽然不能作为直接证据,但足以让我确定,裴书海的文化生意绝对不干净。
这期间,金雅妍也没闲着。她见硬的不行,开始来软的。她会好心地给我送些她自己做的养生点心,那点心颜色诡异,味道更是难以名状。我当然不敢吃,都偷偷处理掉了。
她还试图发动群众攻势,在老年大学的学员里散布谣言,说我精神不正常行为怪异,企图孤立我。
我冷笑。金老师,你这点段位,还嫩了点。
我将计就计,在我常去的咖啡馆,故意跟相熟的店员和顾客诉苦,说楼上邻居如何用迷信手段骚扰我,害我夜不能寐,精神恍惚,甚至暗示他们可能对我下了什么诅咒。我还把那个装着碎布料的香囊不小心展示给几个人看。
艺术来源于生活,八卦更是。很快,小区里就开始流传文化人夫妇搞封建迷信,逼疯年轻女邻居的都市传说。
舆论的风向,开始悄悄转变。
5
借力打力,引爆舆论
我决定先从金雅妍和她的灵山寺下手。
我整理了在信徒群里收集到的关于灵山寺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的证据截图、聊天记录,以及我购买平安符被骗的经历,匿名举报给了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公安局的经侦部门。
为了扩大影响,我还联系了一个在本地小有名气的民生调查记者朋友小李。我把材料给他看,并提供了几个愿意接受匿名采访的受害信徒的联系方式(当然是经过他们同意的)。
小李对这种大师骗局题材很感兴趣,立刻开始跟进调查。
没过几天,一篇题为《揭秘灵山寺背后的功德银行:老人的养老钱是如何被大师榨干的》的深度报道,在本地一家颇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上发表了。报道图文并茂,证据确凿,直指灵山寺及慧明大师的诈骗行为。
一石激起千层浪。报道迅速发酵,被多家媒体转载,引发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和愤怒。相关部门也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专案组进行调查。
金雅妍作为慧明大师的虔诚信徒和积极推广者,自然也被卷入了这场舆论漩涡。虽然报道没有直接点她的名,但老年大学里已经有不少学员认出她,开始对她指指点点。
她那个明星舞蹈教师的光环,瞬间黯淡无光。据说她在老年大学的课,报名人数锐减,还有学员要求退还之前购买天价练功服和保健品的钱。
金雅妍焦头烂额,再也没心思在我家门口搞那些行为艺术了。
我看着新闻报道,心中畅快。这只是开胃小菜,真正的大餐还在后头。
6
精准打击,釜底抽薪
灵山寺事件让金雅妍元气大伤,裴书海也因此受到了牵连。他那些附庸风雅的文化圈朋友,开始对他敬而远之。
但我知道,要彻底打垮他们,必须击中裴书海的七寸——他那个见不得光的文物生意。
我把我偷录到的裴书海在茶楼的对话,以及我通过一些灰色渠道查到的他名下一个空壳文化公司的异常资金流水(这个比较冒险,但我做得很隐蔽),匿名举报给了税务部门和公安局的文物稽查大队。
举报信里,我着重强调了偷税漏税和疑似销售假冒文物。这两条,哪一条坐实了,都够他喝一壶的。
为了增加可信度,我还把我之前偶遇他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