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道。
全班同学齐刷刷站起来,异口同声:老师好!
范海辛差点跟着说老师好,幸亏反应过来回了一句:同学们好。
他僵硬地点点头:请坐。
声音在教室里回荡,听起来那么陌生。范海辛的手指在讲台上轻轻敲打,这是他紧张时的习惯动作,但现在这双手白皙纤细,指甲修剪得圆润整齐,涂着淡粉色的指甲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立体几何中的向量应用。他翻开教案,声音有些发抖,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8页。
教室里响起翻书声。范海辛趁机深呼吸,试图平复剧烈的心跳。他插入U盘,点开刘子颜准备的PPT。屏幕上显示出精美的课件,满是复杂的公式和图形。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范海辛照着PPT上的提示念道,却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上节课讲了什么。
教室里一片寂静,四十多双眼睛盯着他。前排几个女生已经露出困惑的表情,后排的张明则歪着嘴笑,一副等着看好戏的样子。只有范海辛——刘子颜——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
范海辛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突然注意到讲台上放着一本刘子颜的教师用书,页边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
他装作自然地翻到当前章节,眼前一亮——刘子颜的笔记极其详细,甚至标出了可能的提问和学生易错点。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如何用向量法证明线面平行,范海辛突然有了底气,声音也变得流畅起来,谁能告诉我证明步骤
教室里几只手举了起来,其中包括刘子颜扮演的范海辛。范海辛犹豫了一下,点了学习委员回答。
首先确定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然后证明这两个向量垂直...学习委员流利地回答。
很好。范海辛点头,随即灵机一动,那么范海辛同学,你能上来用向量法证明一下这个命题吗
他朝自己使了个眼色。刘子颜愣了一下,随即会意,走上讲台。范海辛趁机快速浏览笔记,为接下来的内容做准备。
刘子颜接过粉笔,在黑板上流畅地写下证明过程。范海辛惊讶地发现,她的字迹居然模仿得和他有七八分相似,只是更加工整。
非常正确。范海辛评价道,同时注意到教室后排坐着的几位评委老师正在低头记录。周老师眉头紧锁,表情难以捉摸。
课程继续进行。每当范海辛卡壳,他就会巧妙地让学生参与讨论或做题,为自己争取时间笔记。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居然能跟上节奏,甚至开始理解这些曾经令他头疼的概念。
接下来我们看一个实际应用问题。范海辛点击PPT,展示出一道复杂的几何题,如何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教室里鸦雀无声。范海辛扫视一圈,发现连学习委员都皱起了眉头。他正想提示,突然一个灵感闪过脑海。
让我们换个思路。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立体图形,不一定要用标准公式,我们可以构建坐标系,把问题转化为向量夹角问题...
范海辛越讲越投入,仿佛某种被长期压抑的数学天赋突然被释放出来。他忘记了紧张,忘记了这具不属于自己的身体,甚至忘记了后排的评委老师,完全沉浸在解题的乐趣中。
所以最终答案是arccos(1√3),约等于54.7度。他放下粉笔,转身面对全班,却看到一片目瞪口呆的表情。
教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范海辛这才注意到,校长不知何时也来到了教室后排,正微笑着点头。
非常精彩的解法,刘老师。校长站起来评价道,这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正是我们教育所提倡的。
范海辛的脸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