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隆冬,又看见了那个蛇毒发作的玉面少年。
可是他已死在了他乡,死在了将要与她团圆的前一刻。
少年道:“后来如何?”薛夫人叹道:“后来……他目光灼灼,无限情意落在我的眼中,我一点儿也不躲避,冲他迎眸一笑,他自然懂得。
正欲开口之际,我们忽听见几声喧囔,我转头一看,只见芦花荡外射进一派火光来。
他将手指比在唇边,示意我噤声。
我冲他指了指滩头边的小路,便转身走了出去。
“我大兄从火把光中急跳出来,拉着我埋怨说:‘小妹,你越大越不懂事了。
天晚了你竟不知家去!三爷来接你回府,见你不在,满山寻你。
咱快回家收拾行装,准是小郎君离不得你。
’“我见大兄殷勤巴结的模样,心里很气恼,道:‘不过追只鸟儿玩罢了,不想进了芦花荡,多瞧了几眼景色而已,能遇见鬼不成。
’“王家人说:“本没什么,只是近日京里有贼寇出逃,你家庄子里守卫不严,恐不稳妥,才来接你。
等过了这桩事,由你回来多住些日子,现下先随我回去。
烛妹,你方才有见到什么可疑的人不曾?’“我心念一动,道:‘鬼影都不曾有一个。
’回了王家,我留了心听丫鬟们嚼舌,原来一日之间,出了一场灭门惨祸。
“在金陵南郊的畿县乡下,原本住着一户世代簪缨的人家。
这户人家是汉时酂侯萧何的后人,家风是极清贵的。
为父母的慈爱,为子女的孝顺,手足间亦是和睦友爱。
“一日,萧家家庙的主持探心师太状告文简公萧渊厌祷,廷尉监谢吟于萧家家庙的佛塔后地挖出一个射偶人。
文简公暴惊毙命,萧夫人阮韬元率部曲拒捕被俘,狱中咬舌而亡。
“萧家长女萧贞光自幼爱佛法,不愿求聘,十五岁始在家庙受戒礼佛。
事发后,持刀拎着探心师太的人头,欲闯谢府,谢家喝教家兵将其活活打死在门首处。
“关都尉王徽邦在关隘处,稽查出萧家长子萧勇假造符节征调亲兵回京,即行斩首。
萧家小女萧智光带着幼弟趁乱杀出,不知往哪里逃命去了。
”薛隆爱“啊”的连声惊呼,眼中愤恨尤深,道:“萧家幼子便是我爹,对不对!是谁害的?我定要杀的他家满门老小一个不留!”薛夫人却只冷笑,道:“你是该有这份心,愿你日后不要手软才好。
”薛夫人又续道:“当时我一听,也九分猜道是他。
心下为他庆幸,也不由得替他去想,他已家破人亡,孑然无依,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能去何处安身立命呢?后来六七年里,但凡我家去,必去那芦花荡里待上许久。
好几次我都以为是他回来了,满心欢喜的转过身,却只是几只鸦雀掠过,并不见他身影。
但好在也始终不曾听到他被捉拿的消息。
”薛隆爱咬牙切齿,问道:“贼人究竟是谁?为着什么缘故要下这般狠手?”薛夫人向炉内添了些香,那烟雾又再喷薄而出,她望着那一篆炉烟,沉默了许久,才道:“你问缘故,说来就真好笑了。
你可知道永安之乱?”薛隆爱摇了摇头。
少年寻思道:“永安之乱,文帝诸子你杀我,我杀你,至亲之乱招致国家之祸,自此汉室倾颓。
这与萧家之祸也有关连吗?”薛夫人道:“自然是有。
永安之乱后,中原士族渡水南迁,建都金陵,拥立汉王幼子为帝。
百官朝贺时,幼帝三请大司马王介山和太傅谢遹同坐御床受礼。
从此,他二人同朝辅政,两家也联络有姻,却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