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一章(待修)
隆爱、卫礼陈三人自成一家,领兵镇守在比翼关,以待北伐灭齐。

    薛隆爱感念其恩,曾提议二人认义为兄妹。

    桓武却道:“何须认义?总归你也叫惯了大哥哥的。

    我既已答应薛伯父照顾你,不用这些虚礼,我也信守不渝。

    ”薛隆爱垂了眼,斟酌片刻,道:“那么小妹以后改口尊你为姐夫。

    ”桓武摆摆手,只说:“大礼未行,我当不起这两个字。

    ”薛隆爱并不接口。

    只见她交叠着手腕,摆弄手上的铃铛,轻轻晃出些许清悦声儿来。

    这时微风轻漾,从窗隙中来,吹得那窗纸泠泠有声。

    早至夕阳时分,残霞似绮,红洒洒地铺在窗柩上,照落在她淡白的脸颊上,闪闪掣动着,滟滟摇光之中,那个碧血染身的女子,又站至跟前。

    尘世滚滚,四季不歇。

    匆匆之间,梅梢换了三回新枝,已是大梁元狩三年。

    其间,桓武所创的鹣鲽阵名震天下,屡屡击败北齐精骑,夺取辽河并州等地。

    仅仅三年,极目宇文家的天下,版图已是南北四朝之最。

    破阵曲又一次随着桓武的凯旋响彻比翼关时,薛隆爱听在耳中,只觉如九皋鹤唳四野鸿哀一般。

    她对桓武说:“大梁皇帝真是聪明,桓家军誓雪国仇之心愈强,他的盛世,就愈辉煌。

    ”其实她还有话未曾说尽。

    过不了几年,待大梁全盛之时,桓家军也就该如她父亲一般,默默敛骨于风中,翻遍史书也寻不到任何有关的笔墨了。

    鹊洲渡口所闻所见,起初薛隆爱是寻不到机缘说出。

    虽朝夕相处,她与桓武并不亲近,与卫礼陈也亲厚有限,后来日子越久,她已不知该如何启齿。

    桓武从来也不相问。

    又是一年春风骀荡时。

    因桓武胜仗归来,又逢西域诸国来朝,朝贡舍利骨和佛牙经书一百七十部,皆是大乘妙典。

    梁帝崇佛,自然大喜,又怜嗟起早亡发妻袁氏生前辛勤,却未能同享尊荣。

    于是下诏晓谕内外,命南山长公主监国,御驾要亲临昔年起兵之地沟梁郡,祭告天神地祇,以慰袁氏亡灵。

    又令两位皇子随巡,选在烂陀寺督办无遮大会。

    方好接见西域二十七国使臣,彰显国朝风范。

    择定吉日,圣驾启銮。

    文武大臣扈跸起行,百姓跪叩道旁迎送,舆马仪仗达数十里,围轿前燃沉香如雾,在途张旗呼拥之声,随风震响,何等煊赫,何等威势,当世无二。

    沟梁郡与比翼关相隔汉水而望,梁帝发妻袁氏当年落水身亡,尸无下落。

    因此梁帝不愿渡江,特诏桓武前来觐见。

    桓武听闻西域僧多有奇术异能者,会踏索上竿、口吞铁剑、傀儡火戏,观者皆道活神活现。

    何况这般盛会,定会下设百戏于寺中,角抵舞轮,升竿掷绳,应有尽有桓武意兴盎然,说不如举家同往游玩一番。

    薛隆爱这边,却是另一副波澜不兴的光景,她定了心,只孜孜不倦的伏案钻研药典,或在遍布穴位的桐木人身上专注用功。

    一遍又一遍,永远也忙不尽,仿佛岁月也能这般永久地搁浅下去。

    卫礼陈从旁撺掇,道:“爱姐姐又作怪,这一趟战事我和大哥哥来去三个月,难得闲中,一同去游赏玩看多好。

    撇了你一个人在家,岂不闷中添闷?”薛隆爱咬定牙不去,微笑道:“小陈哥儿最爱胡说八道,谁说我闷来?你们随军携备的定心丸,我总嫌有一味辰砂药性太强。

    俗话说:疗恶疾才须用猛药。

    出兵打仗虽要药石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争聘简介 >争聘目录 > 第十一章(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