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暴民闷哼一声倒地。然而,暴民越聚越多,衙役们渐渐难以支撑。

    关键时刻,柳长青带着富商们的储备金赶到。他跃上高台,展开一卷明黄色的诏书:皇太孙有令,凡持宝钞者,可至指定钱庄兑换足量铜钱!朝廷将以储备金稳定银钱比价!

    这便是柳长青提出的储备金制度,通过官方储备资金,调节市场上银钱的供需关系,稳定币值。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百姓们看着柳长青将一锭锭白银倒入钱庄的验银炉。炉中火焰升腾,映得他的脸庞通红。当白银融化成水,流入特制的模具,冷却后成为崭新的银锭,百姓们发出阵阵惊叹。

    陈谔手持弹劾奏章,在朝堂上慷慨陈词:汉王私铸工坊、操控汇市,致使九省钱荒!恳请陛下严惩!

    朱棣拍案而起,龙颜大怒:传旨!查封汉王私铸工坊,彻查银钱乱象!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秘密浮出水面。赵王朱高燧被查出涉嫌银矿走私,与汉王里应外合;姚广孝编写的《金融乱国论》,竟成了藩王们扰乱金融的理论依据。而在《永乐大典》编纂现场,编纂官们意外发现前朝经济文献,为解决钱荒提供了新思路;郑和船队从南洋带回的珍稀金属,也被用于改良铸币工艺。

    最终,在皇太孙朱瞻基的调研与推动下,新的金融政策陆续出台。飞票密验司加强对

    汇兑飞票

    的监管,堵塞金融漏洞;各地设立官方钱庄,平抑银钱比价。九省钱荒逐渐平息,但这场风波背后的权力与金钱博弈,却让朱棣更加警惕藩王势力的扩张,也为大明王朝的金融体系改革敲响了警钟。

    第五章

    金殿算盘

    永乐三年秋,奉天殿丹陛上的铜龟吐着袅袅青烟,将雕龙藻井映得恍如云雾缭绕的天宫。朱棣扶着蟠龙金柱,望着阶下跪着的三百里加急信使,绣着江崖海水纹的龙袍下摆被穿堂风掀起,露出玄色缎靴上半融的蜡渍

    ——

    那是昨夜批阅漕运奏疏时,烛泪滴在靴面留下的印记。

    陛下!江南十三府万民债表!

    信使的声音带着铁锈味的喘息,双手高举的素绢在风中猎猎作响,密密麻麻的指印在朱砂红的

    万民血书

    四字下,宛如盛开的曼珠沙华。前排的解缙突然踉跄半步,青袍下摆扫过金砖地,发出细碎的沙沙声,他盯着债表上

    永乐宝钞贬值七成

    的字样,喉结上下滚动,想起三日前在通政司看到的那份匿名密奏。

    金銮殿突然陷入诡异的寂静,唯有檐角铜铃叮咚作响。吕震的乌纱帽微微颤抖,他瞥见夏原吉腰间的象牙算筹正被攥得发白。汉王朱高煦抚着腰间玉珏,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袖口藏着的火折子在袖笼里硌得生疼

    ——

    这是他与扬州盐商达成的秘密协议,只要搅乱朝局,江南漕运的控制权便能收入囊中。

    呈上来。

    朱棣的声音像冰棱划破寂静。当债表展开的瞬间,满朝哗然。杨荣的目光扫过债表上的利率条款,瞳孔猛地收缩

    ——

    月息五分利,利滚利三年,本利竟滚成了本金的二十倍!这绝不是普通钱庄能算出的数字,分明是运用了阿拉伯人传来的复利算法。

    就在此时,户部左侍郎柳长青突然越班而出,玄色补服上的獬豸纹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怀中抱着个三尺见方的桐木箱,箱角缠着浸透桐油的麻布。陛下,臣有破解之法!

    他掀开箱盖,露出箱内数十个细颈瓷瓶,瓶口插着染成七色的算筹,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柳长青拈起一根红色算筹,缓缓道:此乃西域传来的‘复利公示法’,只需将本金、利率、时限填入筹孔,便能算出真实本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锦衣卫奉旨监察迁都金融简介 >锦衣卫奉旨监察迁都金融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