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掩护,利用氰化镀金术制造假金,再将贪污的库银洗白。更令人震惊的是,账册最后一页赫然写着
徐达旧部参与分肥。
消息传到皇宫,朱元璋龙颜大怒,当即下诏:凡贪银六十两者剥皮揎草!
审刑司左审刑吴庸主审郭桓案,刑部尚书开济制定《追赃连坐法》,左都御史詹徽则开始弹劾涉事勋贵。柳长青站在锦衣卫衙署的瞭望塔上,望着远处熊熊燃烧的假金作坊,寒风卷起灰烬落在飞鱼服上。他知道,这场金诈迷局背后,牵扯的势力远比想象中庞大,而自己手中的绣春刀,将继续在这暗流涌动的洪武年间,守护着大明的律法与尊严。
第二章
漕河金影
洪武十八年冬,长江江面笼罩在浓稠如墨的雾霭之中,凛冽的江风裹挟着冰粒,砸在漕船的船帆与甲板上,发出细碎的声响。顺天号
漕船的船工们呵出的白气瞬间凝成冰晶,他们正费力地划动船桨,船舷两侧溅起的浪花在寒风中迅速结出薄冰。
道长请留步!
舱内突然传来惊呼。船主陈富追出舱门,只见两名头戴莲花冠、手持拂尘的道士正踩着摇晃的跳板往小船转移,道袍下摆扫过船舷,扬起一阵细碎的金粉。其中一名道士回首,袖中滑落一枚金灿灿的金锭,在甲板上撞出清脆声响:施主福缘深厚,这‘点化金’便赠你了。
陈富捡起金锭,沉甸甸的质感与耀眼的光泽让他瞳孔骤缩,可还未等他道谢,两艘小船已如离弦之箭,消失在迷雾深处。
三日后,同样的戏码在
安澜号
漕船重演。当柳长青踏着满地碎冰登上漕船时,血腥味混着江水的腥涩扑面而来。船主横尸甲板,手中仍死死攥着半枚刻着
度牒
编号的铜符。柳长青蹲下身子,指尖抚过尸体僵硬的手指,触感冰凉且粗糙,还沾着些许细小的金粉。他将金粉凑近鼻尖轻嗅,除了金属特有的腥气,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硫磺味
——
这与郭桓案中假金的特征如出一辙。
小旗,俞通源侯爷的水师截获了一艘可疑运金船!
校尉的禀报打断了柳长青的思绪。他立刻策马赶往水师营地,寒风卷起飞鱼服的下摆,绣春刀在腰间撞击出急促的声响。船舱内,一箱箱贴着
户部折色银
封条的木箱整齐码放,撬开后却露出泛着诡异光泽的金锭。柳长青掏出放大镜,仔细观察金锭底部,赫然发现郭桓私刻的户部官印
——
篆文笔画间的细微瑕疵,与之前查获的假银官印如出一辙。
就在众人准备清点赃物时,船底突然传来
轰隆
巨响。柳长青脸色骤变:不好,他们要炸船!
话音未落,甲板剧烈晃动,火焰从舱底喷涌而出。柳长青当机立断,抓住身边的绳索,大喊:所有人,跳江!
冰冷的江水瞬间将他吞没,刺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袭来,他奋力划动四肢,朝着岸边游去。
死里逃生后,柳长青并未放弃。他顺着线索摸到一处隐秘的熔金作坊,位于朱亮祖封地的山谷之中。夜色如墨,只有作坊内透出昏黄的灯光,伴随着
叮叮当当
的敲打声和金属融化的
咕嘟
声。柳长青带着锦衣卫悄无声息地包围作坊,正要下令突袭,却见一名黑衣人从作坊后墙翻出,怀中抱着冒着热气的陶瓮。
站住!
柳长青飞身追去,绣春刀出鞘,寒光划破夜幕。黑衣人甩出陶瓮,腐蚀性液体泼洒而出,地面瞬间腾起白烟。柳长青侧身躲过,借力跃上屋顶,瓦片在脚下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