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龙,稻香庄的工地上也增加了许多新的身影。
沈知微每日亲自巡视各处安置点和粥厂,确保粮食供应充足,卫生条件达标,防止瘟疫发生。她还经常与灾民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困难,安抚他们的情绪。
她的仁爱之举,在灾民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许多灾民都称她为活菩萨、沈善人。相府的善举,也在京城中传为佳话,为沈柏青赢得了不少民心。
就连一向对沈知微颇有微词的靖王赵弘,听闻此事,也不得不暗自佩服沈知微的魄力和仁心。但他心中对沈知微的忌惮,也愈发深重。他知道,沈知微此举,不仅是在收买人心,更是在积累政治资本。这个女人,越来越难以对付了。
而李询,在得知沈知微的善举后,更是对她钦佩有加。他主动请缨,利用自己在工部的关系,为相府的安置点争取到了一些朝廷拨付的赈灾物资,如帐篷、棉被等,解了沈知微的燃眉之急。
两人在共同赈灾的过程中,配合更加默契,彼此间的了解也更深了一层。一种淡淡的情愫,开始在两人心中悄然滋长。
然而,树大招风。沈知微的善举,虽然赢得了民心,但也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招致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一些平日里负责京城赈灾事务的官员,见相府出尽了风头,心中不忿,便暗中散布谣言,说相府收容灾民,是想借机招兵买马,图谋不轨。还有一些粮商,因为相府大量购粮,导致粮价上涨,也对相府心怀不满。
一场针对沈知微和相府的新的风波,正在暗流中酝酿。
第十五章:谣言四起遭构陷,智计反击清流言
针对相府赈灾的流言蜚语,很快便在京城中传得沸沸扬扬。
听说了吗相府收容那么多灾民,说是赈灾,我看是想养私兵呢!
可不是嘛!那沈大小姐年纪轻轻,野心倒是不小,整日抛头露面,与那些泥腿子混在一起,成何体统!
还有啊,最近城里的米价涨得那么厉害,都说是相府大量囤粮给闹的!
这些谣言,有鼻子有眼,很快便引起了朝中一些御史言官的注意。几封弹劾沈柏青名为赈灾,实为沽名钓誉,扰乱市价,包藏祸心的奏折,便递到了皇帝的案头。
皇帝虽然对沈柏青信任有加,但面对汹汹舆情和言官的压力,也不得不召见沈柏青,询问此事。
沈柏青自然是据理力争,将沈知微赈灾的初衷和实际情况一一禀明。但谣言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即便皇帝相信沈柏青的为人,也难以完全平息外界的疑虑。
一时间,相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沈知微得知此事,心中也是怒火中烧。她没想到,自己一片好心,竟会招来如此恶毒的构陷。
这些人,真是卑鄙无耻!秋月气愤地道,大小姐您没日没夜地为那些灾民操劳,他们不仅不感恩,反而还倒打一耙!
沈知微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她知道,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当务之急,是如何化解这场危机,澄清事实。
她仔细分析了这些谣言的来源和传播途径。很明显,这背后定有推手,其目的就是想搞垮相府,或者至少是让相府在赈灾这件事上名声扫地,无法再继续下去。
秋月,你派人去查一查,最近是哪些官员在朝堂上对父亲发难最凶又是哪些人在坊间散布谣言最起劲他们背后,可有什么共同的利益牵扯沈知微吩
咐道。
她隐隐觉得,这次的构陷,不仅仅是针对她个人,更可能是一场针对相府的政治阴谋。
很快,秋月便查到了一些线索。带头弹劾沈柏青的几位御史,都与户部尚书张大人过从甚密。而这位张尚书,与靖王赵弘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坊间散布谣言最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