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去。
此时,夜色已深,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悬在天空中,宛如一层薄纱般洒下银辉,将整个将军府都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月色之中。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淌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给这座府邸增添了几分宁静和神秘。
乐天真手中提着一盏小小的灯笼,微弱的光晕在夜风中摇曳,仿佛随时都会被吹灭。然而,这微弱的光芒却足以照亮脚下的道路,让能够看清府内的景色。
边走边欣赏着周围的景致,月光下的庭院显得格外清幽,花草树木在月色的映衬下,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乐天真不禁想起了自己幼时在家乡度过的那些夜晚,那时候的夜景也是如此美丽,月光同样柔和地洒在大地上,此时乐天真想家了。
她知道送宋哲成认出了她,两人的相处心照不宣,自己现在卖身府内,怎敢肖想宋哲成兑现承诺,如今能在这乱世中有一方栖身之所,只盼有一日能为父母、为村民报仇。
窗外只见美人倩影,红唇轻启,蜡烛熄灭,只听得一声叹息。
翌日演武场上,崔明玥看着玄甲将军亲自为婢女调整射姿,手中马鞭险些绞碎袖中诗笺。待看到宋哲成用袖角为那婢女擦拭额汗,她忽然将诗笺掷入火盆,转身对管家笑道:听说将军招新来了个会读书的姑娘
刘管家看着这位由老夫人相中的少夫人,心里十分忐忑,谨慎开口道:确实是如此。但少将军一心扑在北方的战事上,无心儿女私情。崔明玥对老管家的说辞并不十分相信,看着眼前的两人,彼此心照不宣的眼神交流,内心便翻涌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崔明玥踏进藏书阁时,乐天正正踮脚整理书卷。鎏金护甲划过书脊,惊起尘埃在光柱中狂舞。姑娘可知这邺城崔氏最擅养马她突然抽出一卷书,书页上除了宋哲成的批注外,竟还有另一种笔记,想想也知道这批注是谁的。
阁楼忽暗,两个粗使婆子堵住出口。崔明玥的九鸾步摇抵在乐天真耳后,声音甜如鸩酒:马有时爱追逐狡兔——尤其是装作温顺的野兔。冰凉指尖抚着乐天真手腕,露出陈年的旧伤疤,宋家是门户森严,宋家老夫人最见不得...
崔姑娘安好。宋母的沉香木杖叩响青砖,身后的嬷嬷目光如刀,老身竟不知崔氏贵女有替人更衣的雅兴。阁内霎时跪倒一片,唯有乐天真盯着老夫人襟前螭纹纽扣——与宋哲成玉佩上的纹路如出一辙。
暮色染红窗棂时,乐天真跪在祠堂冰凉的金砖上。宋母将崔家送来的庚帖摔在供案,惊飞了梁间燕雀。七年前老将军战死,哲成从死人堆里爬回来,老身就发誓...翡翠护甲掐住乐天真下巴,血海深仇未报,宋家不需要为情误国的将军。
更漏滴到子时,书房门突然被踹开。宋哲成解下沾血的大氅裹住乐天真,瞥见她腕间被香灰灼出的新伤。宋哲成恭敬的向宋老夫人行礼:母亲,圣上已下旨,即刻出兵北伐。为何如此突然老夫人疑惑的问道。母亲,可还记得前几日儿子遇袭。宋哲成提醒道。老夫人点点头。即刻点兵,他对副将冷笑,既然胡人想要本将的头颅,不如去阴山脚下亲自取。
出征那日,崔明玥的马车拦在朱雀门前。她递上缠着红绸的剑匣,笑眼却望着乐天真:哲成哥哥可知,有些旧伤看着结痂...宋哲成突然策马逼近,剑尖挑开她精心准备的饯行酒,崔姑娘既饱读诗书,当知心病还须心药医。
塞外的第一场雪落进辕门时,乐天真正在帐内整理着宋哲成的兵书。宋哲成掀帘而入,将暖手炉塞进她冻僵的掌心。如今你随我出战可害怕,他忽然展开羊皮地图,指尖划过两人共同批注的河道,你也是善读兵书,谋略计策不在我之下,可愿用些在儿女情长上还未等乐天真回应。
帐外忽起骚动,一队流民押着个蒙面人跪在风雪中。乐天真掀开面巾的刹那,血色尽褪——那人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