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日本人对这种物哀美学最买账。周世凑过来指着预算表,随行需要儿童心理医生,给媒体做样子。已经联系好了,每天出场费五千。
回家路上,洪名在药店买了褪黑素。洪慧最近失眠严重,经常凌晨三点爬起来画画。后视镜里,女儿蜷缩在后座,怀里抱着那个缺胳膊的芭比娃娃——这是她唯一被允许保留的玩具。
慧慧,下周开始有个阿姨会跟着我们。洪名尽量让语气轻松,她是医生,会帮你...呃...更好地创作。
洪慧抬起苍白的脸:像上次那个让我画开心画的叔叔吗
洪名握方向盘的手一紧。上个月儿童心理干预中心的医生差点报警,说洪慧有明显的PTSD症状。他花了二十万才摆平这件事。
这个阿姨不一样。他撒谎,她专门照顾小天才。
洪慧把脸埋进娃娃的金发里,声音闷闷的:爸爸,笼子里的鸟为什么不飞走
洪名一愣。这是《笼中的我》的核心意象——一只色彩斑斓的鸟被关在黄金笼子里,笼门大开却不肯飞走。
因为...因为外面有老鹰。他随口编造。
洪慧抬起头,黑眼圈在苍白的小脸上格外明显:不是的。小鸟以为笼子就是全世界。
7
标本制作
林玥把照片一张张钉在调查墙上:洪慧在不同场合画画的特写,洪名收支票时的笑脸,周世与收藏家握手的瞬间。最后她钉上那幅《笼中的我》的高清打印件。
典型的儿童情感剥削案例。她对录音笔说,父亲洪名,35岁,前广告公司职员,失业后靠女儿谋生;经纪人周世,38岁,前妻指控他把艺术变成血汗工厂...
作为深度调查记者,林玥追踪神童产业链已经两年。洪慧的案例特殊之处在于:其他神童背后通常是整个家族的贪婪,而洪慧只有父亲一个剥削者。
更扭曲的是情感纽带。林玥对着墙壁自言自语,孩子明知被利用,却依然渴望父爱。
她翻开周世前妻提供的资料。五年前周世运作过一个钢琴神童,那孩子十三岁在演奏会上突然失明——医学上称为转换性障碍,俗称心理性失明。
手机震动起来,主编发来消息:选题批准了,但对方背景复杂,注意安全。
林玥回复:明白。先从外围入手,采访幼儿园老师。
她不知道的是,此刻洪名正在画廊办公室里,看着周世递来的保密协议。上面清楚写着:林玥,《都市调查》记者,正在收集洪慧相关资料。
这婊子。周世啜饮着威士忌,我前妻找来的,专门针对我们。
洪名感觉胃部抽搐。他想起上周发现的可怕事实——洪慧的梦游症越来越严重,有次他半夜醒来,发现女儿站在厨房里,用水果刀在案板上刻鸟的轮廓。
要不要...周世比了个抹脖子的动作,我知道几个私家侦探。
洪名摇头:先安排慧慧上那个儿童才艺大赛当评委,强化公众形象。再联系几家媒体做正面报道。
走出画廊时,洪名收到学校老师的邮件:洪慧在课堂上突然尖叫,撕毁了自己的作业本。建议立即进行专业心理干预。
他删掉邮件,打开购车APP。昨天保时捷销售发来新款Panamera的配置单,慧慧下个月在巴黎的出场费刚好够全款。
8
直播事故
三、二、一,开播!
洪名退到摄像机后面,对女儿竖起大拇指。十岁的洪慧穿着量身定制的黑色小礼服,坐在高脚凳上显得更加瘦小。这是他们第一次尝试直播卖画,周世花大价钱买了平台开屏广告。
大家好,我是洪慧。女儿机械地背诵开场白,声音像被抽干了活力,今天要创作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