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徽在灯光下泛着冷光,正在调试投影仪的画面,侧脸的轮廓被光影勾勒得愈发冷峻。
林经理,幸会。他弯腰捡起激光笔,指尖擦过她发凉的手背,那温度让林韵潇想起车祸那天他挡在自己身前的身影。时隔三个月,再次见到他,褪去了事故现场的狼狈,此刻的他,浑身散发着职场精英的气场。
没想到我们以这种方式再见面。傅宥司的声音平静,却暗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他身后的电子屏切换成项目规划图,错综复杂的线条在屏幕上延展,林韵潇突然想起车祸那天他卫星电话里的紧急汇报,以及微信头像旁始终显示的忙碌状态,原来从一开始,他们就身处各自的战场——他为城市发展奔波,她为项目中标努力,如今,两个战场终于有了交集。
招标会正式开始,林韵潇作为中标单位代表上台汇报。她的方案结合了福宝区的地域特色与智慧城市的先进理念,从交通规划到民生设施,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傅宥司坐在台下,听得格外认真,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不停记录。当她讲到地下管网的排水系统时,他突然提问:林经理是否考虑过福宝区夏季暴雨频发的情况现有方案的排水能力是否能应对五十年一遇的暴雨
问题尖锐而专业,林韵潇却不慌不忙:傅区长提到的问题非常关键,我们在方案中专门设计了三级排水系统……她详细解释了方案中的排水设计,包括雨水收集系统和应急排水通道,数据准确,逻辑清晰。傅宥司听完,点头表示认可,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第六章
会议室里的重逢(2)
招标会结束后,傅宥司主动走到林韵潇面前:林经理的方案很出色,尤其是对细节的把控,让人印象深刻。他的语气正式而诚恳,与车祸那天的急切判若两人。
谢谢傅区长的肯定,不过刚才您提到的排水系统问题,确实提醒了我们。林韵潇微笑道,我们会在后续的方案细化中,进一步优化这部分设计。
那就辛苦林经理了。傅宥司说,这个项目关系到福宝区的未来发展,希望我们能密切合作,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最好。
一定。林韵潇点头,心中对即将到来的合作充满期待,却也隐隐有些紧张——与这位严谨到近乎苛刻的区长合作,注定不会轻松。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韵潇果然感受到了傅宥司的严格。每月15号的项目例会,他总是提前半小时到场,亲自检查会议材料;讨论方案时,任何一个数据的偏差都会被他敏锐地捕捉到;甚至连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他都要亲自过问,确保万无一失。
第七章
四年时光:职场上的默契(1)
某个深秋的夜晚,项目工地正在进行地下管网的铺设。傅宥司带着团队来到现场,手里拿着图纸,逐一核对每个管道的位置和坡度。深秋的夜风裹着寒意,吹得人瑟瑟发抖,他却坚持要在现场复核每一个数据,手电筒的光束在黑暗中来回扫动,如同执着的探照灯。
傅区长,已经凌晨一点了,剩下的数据明天再核对吧。工作人员忍不住劝道。
傅宥司摇头:不行,明天就要开始浇筑混凝土,一旦出错,返工成本巨大。他转身看向陪同的林韵潇,林经理,你觉得这个坡度设计是否合理
林韵潇看着手中的测量数据,沉吟道:从理论上来说是合理的,但考虑到土壤的渗透系数,或许可以再增加0.5%的坡度,确保排水更加顺畅。
傅宥司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我也是这么想的。他立刻吩咐工作人员修改设计,直到所有数据都准确无误,才放心离开。
这样的场景,在四年的项目合作中屡见不鲜。林韵潇发现,傅宥司总在会议间隙用冷水冲咖啡,衬衫第二颗纽扣永远系得一丝不苟,即便在最疲惫的时候,领带也保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