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全城封闭的消息像一颗投入死水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恐慌在空气中无声蔓延。

    李大满站在窗边,看着空无一人的街道,远处隐约传来救护车的呜咽,仿佛整个城市都在屏息。

    就在这时,门被轻轻推开,女儿刘田田出现在门口。

    她脸上戴着两层略显紧绷的口罩,几乎遮去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异常明亮的眼睛。

    身上那件一次性雨衣,是去年全家吃烤鸭时店家附赠的,薄得几乎透明,此刻却成了她唯一的铠甲。

    更显局促的是她手上那副同样来自烤鸭店的一次性塑料手套,紧紧箍在她纤细的手指上,勒出浅浅的痕迹。

    她像披挂了一身不合时宜、却又在绝境中拼凑出的战袍。

    妈,她的声音透过口罩,闷闷的,却异常坚定,

    我去社区看看能帮上什么。

    没等李大满从震惊中组织起阻拦的语言,那单薄的背影已经消失在楼道里。

    ---

    1

    雨衣铠甲与土豆的重量

    社区服务中心像被风暴席卷过的孤岛。

    堆积如山的表格、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工作人员嘶哑疲惫的应答交织在一起,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也无法完全掩盖的焦虑气息。刘的到来像一滴清水落入滚油,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那身简陋的防护在专业装备的缺失下显得如此笨拙又悲壮。

    小姑娘,你……一位中年女同志话未说完,电话又尖锐地响起。

    我能做什么刘田田直接问道,声音不大,却穿透了嘈杂。

    她立刻被淹没在事务的洪流中。

    核对密密麻麻的住户信息,电话打到发烫;对着名单挨家挨户敲门,提醒核酸检测;

    在寒风中站在小区门口,一遍遍解释封闭政策。

    汗水很快浸湿了她额前的碎发,紧贴在皮肤上,一次性雨衣不透气,后背闷出一片湿冷。

    塑料手套里更是积满了滑腻的汗液,每一次摘下都像蜕下一层黏腻的皮。

    傍晚,精疲力竭的李晴拖着步子回到家门口。

    她没有立刻推门而入,而是从随身携带的小喷壶里倒出家里仅存的酒精,一丝不苟地喷洒在雨衣、手套、鞋底,甚至头发上。

    冰冷的酒精刺激着皮肤,她微微打了个寒颤。

    做完这一切,她才小心翼翼地脱下这身铠甲,装进门口的垃圾袋扎紧,仿佛处理一件危险的污染物。

    门内,是母亲担忧的脸和热腾腾的饭菜;门外,是沉甸甸的未知和肩上无形的责任。

    第二天,刘田田的身影又准时出现在社区。这次,她被居委会的杨主任——一位眼神锐利、走路带风的中年女性——叫住了。

    丫头,昨天就是你吧哪家的叫什么杨主任上下打量着她,目光在她那身依旧简陋的防护上停留片刻,最终落在她布满疲惫却异常执拗的眼睛里。

    刘田田报上名字和住址,杨主任点点头,在本子上匆匆记下:好样的!跟我来!

    杨主任身后,渐渐聚集起七八个和刘田田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大多是女孩,只有两个男生。

    他们成了社区志愿队伍里最年轻、也最生涩的一股力量。

    很快,一项艰巨到近乎不可能的任务落在他们肩上:将外地紧急捐赠、刚刚抵达城郊物流点的三十多吨果蔬,转运回小区并分发到六百多户人家手中。

    唯一的运输工具,是一辆锈迹斑斑、吱呀作响的旧三轮车。

    三十吨果蔬是什么概念当刘田田他们站在空旷的物流点,看着堆积如山的编织袋像连绵的小山丘般延伸开去,冰冷的绝望感瞬间攫住了每一个人。

    土豆、洋葱、萝卜、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在无人撑伞的暴雨中奔跑简介 >在无人撑伞的暴雨中奔跑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