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71章 砚底情深
    东宫撷芳园的木香花垂落如雪,萧青荷攥着被揉皱的《西域风土记》,跪在母亲苏陌璃面前。她鬓边的茉莉沾着晨露,鹅黄襦裙被风掀起一角,露出绣着并蒂莲的裙摆:"母亲,沈郎虽只是编修,但他胸中丘壑万千"

    "够了!"苏陌璃手中的鎏金护甲重重磕在檀木案上,震得案头《女诫》微微发颤,"你可知他比你大七岁?翰林院编修年俸不过百石,如何能给你体面生活?"她望着女儿倔强的侧脸,想起自己初入东宫时,也是这般执着地与命运较劲。

    萧忆痕将手中的西北军报放下,目光扫过女儿泛红的眼眶:"沈砚虽有些才名,但门第悬殊"话音未落,珠帘轻响,沈忠贞莲步轻移而入,月白襦裙上的海棠刺绣还带着针脚的余温。

    "殿下、娘娘,"沈忠贞盈盈下拜,鬓边银步摇撞出细碎声响,"舍弟自幼勤勉,每日在翰林院抄录典籍至三更。他曾说,若能娶得公主,必以毕生所学"

    "侧妃这是在教本宫如何管教女儿?"苏陌璃冷笑一声

    萧青荷突然起身,广袖扫落案上的茶盏:"母亲总说门第、体面,可您与父亲当年"话未说完,苏陌璃已扬手欲打,却在触及女儿脸颊的瞬间停住——那双眼睛里燃烧的炽热,分明是二十年前自己执意嫁给萧忆痕时的模样。

    暮色渐浓时,椒房殿内的铜炉飘起龙涎香。萧忆痕望着窗外摇曳的宫灯,将沈砚编纂的《西域风土记》翻至最后一页,墨迹未干的批注中,竟藏着对西北边防的独到见解。"或许,我们该给年轻人一个机会。"他将书递给苏陌璃,"当年父皇也不看好我们。"

    三日后,沈砚跪在东宫书房外的青砖上。春寒料峭,他单薄的青衫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却将手中誊抄的《贞观政要》抱得死紧。当萧忆痕问他如何安置公主时,他挺直脊背:"臣愿以十年之期,若不能为公主谋得诰命,便"

    "不必十年。"萧青荷突然从屏风后转出,发间新换的白玉簪在烛火下泛着柔光,"我愿与你粗茶淡饭,共赏诗书。"她将自己绘制的《漠北山川图》铺在案上,"沈郎说要修订《西域风土记》,我便陪你走遍万里山河。"

    惊蛰,翰林院爆出喜讯:编修沈砚因整理典籍有功,破格升任侍讲学士。消息传来时,萧青荷正在撷芳园临摹《清明上河图》,笔尖的墨汁晕染开,恰似她此刻纷乱又欣喜的心情。

    大婚那日,沈砚骑着枣红大马穿过朱雀大街。他望着花轿中若隐若现的红衣佳人,想起初次在御花园相遇时,少女蹲在池塘边捡拾落花,鬓边的珍珠垂落水中,惊起涟漪无数。盖头掀开的刹那,萧青荷眼中的星光比任何珠宝都璀璨,她举起手中的并蒂莲帕子:"沈郎,这是我们初见时,你帮我拾起的那朵荷花所制。"

    而在东宫的观礼台上,苏陌璃望着交杯的新人,悄悄握紧萧忆痕的手。二十年前,他们也曾在重重阻力中握紧彼此;如今看着女儿奔向自己的幸福,她忽然明白,所谓门第、年岁,终究抵不过一句"情之所至"。春风掠过宫墙,将新人的誓言带向远方,惊起檐下的白鸽,扑棱棱飞向万里晴空。

    凛冽北风刮过京城街巷,沈府门前却一片喜庆。沈父身着簇新的官袍,从五品员外郎的云雁补子换成了从四品郎中的白鹇补子,在冬日暖阳下熠熠生辉。他手中紧握着那封吏部的升迁文书,心中五味杂陈,思绪飘回到多年前担任县丞的日子。

    那时,沈父不过是地方上一个小小的八品县丞,每日忙于处理琐碎的民生事务,断些邻里纠纷、征收赋税,微薄的俸禄仅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为了能在官场有所晋升,他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懈怠,无数个夜晚都在昏暗的烛光下审阅公文,只为能做出些政绩。然而,官场之路艰难险阻,他虽有能力与抱负,却因没有强硬的背景,多年来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江山情殇简介 >江山情殇目录 > 第71章 砚底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