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上的空鸣辔铃,因他身体的晃动,发出一连串清脆又绝望的声响。

    灯笙……活下去……替我……看着这河山……

    他倒下了,倒在雁塞冰冷的城楼上,鲜血染红了身下的雪,也染红了他手腕上那串永不离身的空鸣辔铃。

    7

    《十里霜灯》

    顾昭阙的援军终于发动了总攻。北狄大军久攻不下,又失了锐气,在景河新军与雁塞守军的内外夹击下,溃不成军,仓皇北逃。

    雁塞守住了,但城中已是一片焦土。

    沈牧行的尸身,覆着他那件征战多年的玄色帅袍,静静地停放在城楼之上。那串空鸣辔铃,被我取下,挂在了城楼的旗杆上,风过处,铃声猎猎,如泣如诉,为他的英魂招魂。

    顾昭阙入城,看到沈牧行的遗体,久久不语。他默默焚毁了那份赦免幼帝的诏书,也当众废除了自己的摄政王印。

    此后,景河再无摄政王顾昭阙。他声音沙哑,带着无尽的疲惫与苍凉,只愿这天下,能有真正的太平。

    那夜,他在雁塞城头,下令点燃了万盏霜灯,白色的灯笼连绵十里,为所有在战争中逝去的亡魂照亮回家的路。

    灯光下,他形单影只,一夜白头。

    三日后,我携沈牧行生前拟定的《边赋十二策》返回安京。此策旨在减轻边关赋税,休养生息,强兵固边。在几位忠直老臣的支持下,新政得以推行。景河王朝,在经历了残烬乱岁的动荡后,终于有了一丝复苏的迹象。

    我没有再入太医院,而是选择在城郊开了一间小小的医馆,悬壶济世,聊度余生。

    七年后,景河国力渐盛,边境安宁。

    一个暮春的傍晚,我来到安京城外的断潮桥。这里,是当年父亲送别顾昭阙赴任地方时的地点。

    我从怀中取出一支鸦青色的玉瑶钗。它曾断为两截,如今,已被我用金漆小心翼翼地合拢,虽有裂痕,却仍是完整的一支。

    我还记得,当年父亲曾半开玩笑地对顾昭阙说:昭阙啊,待你功成名就,我便将小女棠儿许配与你,这支瑶钗,便当做信物如何

    那时,顾昭阙含笑点头,目光温柔地看向我。

    原来,一切悲剧的源头,并非始于沈牧行,也非始于顾昭阙的野心。

    我是在整理父亲遗物时,于一本夹层发黄的《南华经》中,发现了他亲笔写下的那封通敌密折的草稿,以及一枚仿刻的沈牧行私印的初胚。

    父亲……他为了在权臣环伺下保全冲龄的幼帝,为了景河不至于立刻分崩离析,竟选择了牺牲沈牧行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也牺牲了自己最得意的门生顾昭阙的一生清誉与前程,甚至不惜……牺牲整个裴家。

    他以为,顾昭阙会明白他的苦心,会在合适的时机拨乱反正。

    他算到了一切,却没算到人心易变,没算到情之一字,最是伤人。

    沈牧行因他而背负污名,至死未能洗雪。

    顾昭阙因他而被推上权力的巅峰,却也失去了此生挚爱,最终以半生孤寂为代价,守护了这片他曾想掌控的天下。

    而我,裴棠,裴灯笙,则在这场由至亲之人布下的宿命棋局中,爱错,恨错,挣扎半生,最终一无所有。

    情深不寿,忠义错位……我喃喃念着,将那支合拢的瑶钗,轻轻抛入了奔流不息的江心。

    残誓已了,枷锁已断,归途……却已无人在等。

    当年灯山血宴,我以身试毒,救下百官,却无人知我心中苦痛。

    如今,霜灯再起,燕歌长绝。

    这乱岁已平,余生,再无人问我灯火为谁明,也无人知我瑶钗为谁沉。

    我纵身一跃,投入了冰冷的江水。

    那一年,雁塞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霜灯落燕歌简介 >霜灯落燕歌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