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二、箭已上弦
段的推荐下,董卓曾经在袁隗手下有过一小段幕僚的经历(据《吴书》),应该属于“袁氏故吏”之一。

    “袁氏故吏”当时在官场上是一个时髦的词,好比蒋中正时代的“黄埔同学”。袁家当过三公的人太多,袁绍的爷爷辈以及几个叔叔都位至三公,可以名正言顺地以“开府”的名义培植私人势力。这些人也乐意认这门亲,哪怕只在袁家干过一天,也喜欢贴个“袁氏故吏”的标签,仿佛在官场上获得了通行证和护身符。

    所以,尽管有人认为把董卓招来是件不靠谱的事,袁绍还是通知了他。

    这一回他要为此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现在的董卓已经不是给袁隗当马仔的那个董卓了,翻脸的速度比谁都快,不管是老领导还是老部下,只要惹他不痛快,举刀就剁。

    成为军阀的董卓随着实力上升,野心也在急遽膨胀,其情形有点像发迹后的袁世凯,他们的共同之处是拥兵自重,朝廷指挥不动,得哄着才行。

    前不久,董卓被任命为少府卿,朝廷本想以此解除他的兵权。出这个主意的人显然不了解董卓,也不了解什么叫军阀,这个任命被董卓公然拒绝了。在本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上,这种事还很少发生,但此时朝廷居然没有办法,只好改任他为并州牧。经过反复讨价还价,最后在允许董卓可以带领一支武装前去上任的条件下,董卓才勉强接受了任命。

    现在,董卓率领一支约三千人的精锐之师慢慢悠悠地向并州开拔。他一边走一边观察形势,并州不是他的目的地。

    走到半路上,他接到大将军何进签署的命令,要他领兵入京师。他立即嗅出了其中的味道。队伍已行进到河东郡的安邑,他下令立刻掉转方向,向南渡过黄河,朝函谷关开来。看着这个兴冲冲杀过来的凉州大汉,何进的脑子一下子清醒了不少,他突然明白过来:原来这厮也姓董。想到这时,大将军脊背上冒出不少冷汗来。

    这时董卓的队伍已离渑池不远,距京师只有二百里了。何进真急了,他不再跟袁绍商量,马上派谏议大夫种劭带着少皇帝刘辩的诏书迎头挡住董卓,让他停止前进,原地待命,听候调遣。

    种劭是已故度辽将军种的孙子,董卓也曾接受过种嵩的征辟,是“种氏故吏”。在汉代这种举主与故吏的关系一向被看得很重,何进也抬出老领导来压董卓,看来真是急眼了。但对方既然是董卓,老领导本人来了也不会有用,抗诏对董卓也不是第一次了,这一回仍然没有例外。凉州军继续前进,进入函谷关,再往前,就能看到洛阳北面邙山的影子了。

    接下来的局势越来越混乱,听说凉州军马上要进城了,人心开始惶惶不安起来。宫里的何太后也吃了一惊,想到因为自己偏袒宦官,结果竟然招来了外兵。惊吓之余,何太后传下话来,遣散宫里所有宦官,让他们回到宫外各自家中反省,此举无异于让宦官们束手就擒,坐以待毙。

    宦官们在大将军府门外跪了一大片,他们涕泗横流,叩头请罪,尤其是张让,已经跟何家联姻,论起来还是大将军和太后的长辈,此时也可怜兮兮的,跪在当街求一条活路。看到此情此景,大将军的心又软了,于是宦官们又可以暂时回到宫中。

    袁绍再次鼓动何进说服太后下决心诛杀宦官。袁绍这小子软硬兼施,在何进面前也不再那么低三下四了,袁绍告诉何进,必须抓住机会诛杀宦官,给天下一个交待,否则局势就会失控。

    袁绍是在吓唬何进,他认为一切尽在掌握。其实袁绍自己还蒙在鼓里,因为局势已经慢慢离开了他的掌握。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简介 >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目录 > 二、箭已上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