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是是非非逃亡路
,也许会从嘴里把这事突噜出来,但是像后两个版本那样的生动鲜活,除非曹操是二百五,否则即便喝得再高他也不会说出来的。
答案只有一个:第一个版本或许存在,且转述者是曹操本人;后两个版本压根不可能存在。第一个版本出自王沈的《魏书》里,第二个版本出自郭颁的《世语》,第三个版本出自孙盛的《杂记》。这三本书的成书顺序是:《魏书》最早,《世语》稍晚,《杂记》最晚。
最晚出的《杂记》对细节记录得反而最详细、生动,这是奇怪的事。
曹操的倒霉事还没完。他离开成皋继续赶路,下一站到达中牟,又出了意外。
当地有个派出所所长(亭长),工作责任心比较强,对来往的可疑人等都要认真盘问。结果让曹操给撞上了,所长看着他脸比较生,形迹又可疑,就带了回去,交给县长。
这时通缉曹操的文书已经到了,县政府人事科科长(功曹)一眼认出眼前这个人就是通缉犯曹操,但他没有声张,而是悄悄向县长说情,县长居然把曹操给放了。
这两个东汉的基层官吏没有想到他们无意间处理了一件关系到后世历史走向的大事。他们都没有留下名字(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县长名字不叫陈宫)。
就这样,曹操惊心动魄地来到了陈留郡,接下来他比袁绍幸运得多。张邈比韩馥大气,他热情地迎接了曹操,安排曹操到治下的己吾县、襄邑县一带展开募兵计划。
再说说南路的袁术。
他很顺利地逃到了南阳郡,但是到了以后发现很难开展工作,原因是没有人支持他。
南阳郡太守是新上任不久的张咨,还没有什么实力。南阳郡再往南,是荆州刺史部,这时候荆州的主人还不是刘表,它的刺史叫王,不是革命党,不好张嘴要支持。袁术一筹莫展。
这是中平六年(189年)年底的事,袁绍、曹操、袁术三个人逃出了洛阳,袁绍待在离海边不远的渤海郡每天晒太阳,曹操到陈留郡境内的己吾县、襄邑县一带大张旗鼓开始了招兵活动,袁术窝到南阳郡,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此时,他们三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朝廷的通缉犯。
过了年,朝廷改年号为兴平,他们等来了朝廷撤销通缉令的命令。不仅如此,袁绍还得到了一个新头衔:渤海郡太守。
接到任命的袁绍心里明白,潜伏在董卓身边的那几个兄弟开始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