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赤兔之奔
高的奖赏。”
吕布这话像是老朋友之间在开玩笑,那时他哪有心思开玩笑的,不过是想试探张杨的态度。但张杨却把吕布的话真当成玩笑了,所以也回了句玩笑话:“我认为你说得很对。”刘震云在《故乡、面和花朵》里开篇第一句话是:“为什么你的眼里常含满泪水,因为玩笑开得太过分。”现在吕布的眼里就该有泪水了,那是因为张杨的玩笑开得太过分。
吕布决定再跑,河东郡之行宣告失败。当然,还有一个说法,说张杨其实一直在保护吕布,在张杨的调停下,李等人也不再视吕布为仇人,他们封吕布为颖川郡太守。这个说法仅见于《英雄记》,不太靠谱,各家史书均未采纳,吕布也没有到颖川郡去上任。
偌大个中原,难道就没有我的立足之地吗?吕布思来想去,只有投袁绍了。
袁绍正与公孙瓒在冀州北部、幽州南部直至青州一线全面开战,公孙瓒虽然有界桥之战的惨败,但实力犹存,经常也压得袁绍喘不过气来。在这个时候,袁绍的左翼、也就是太行山一线又出了问题,黑山军首领张燕支持公孙瓒,袁绍派兵攻打张燕,却不见成效,袁军的一部分主力被牵制到这一线。
袁绍也不大喜欢吕布,可见做人还要讲点口碑,牌子倒了什么都没了。吕布吸取在袁术那里的教训,不敢再耍大牌,只求袁绍接纳自己,给安排个出路,干什么活都行。
袁绍看此人可利用,就派吕布带着他的人去打张燕。袁绍打张燕费劲,但吕布一出马情况就不一样,虽然人数处于劣势,但吕布连战连胜,把张燕打得很是吃不消。
并非吕布比袁绍高明多少,而是情况有了变化。张燕的主力是一支数千人的骑兵,战斗力强,机动性也强。以步兵为主的袁绍曾创造过战胜精锐骑兵的战例,但那是在双方主力的对决中,给袁绍施展谋略留下了空间,现在张燕的策略是你来我走,你走我来,比谁跑得快,这样一来袁绍就没辙了。
现在换选手了,你快,上来的人比你还快;你对地理熟悉,人家也都是从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动起手来熟门熟路,一点儿都不吃亏。
吕布跟手下的成廉、魏越等人,再挑了几十个身手好的,骑上快马,组成一个突击队,专门冲击敌人的核心区,一会儿闪电战,一会儿斩首行动,来如疾风,去如迅雷,无人能挡,打得黑山军直犯迷糊。吕布是一员骁将,吕布的马也是一匹好马,打张燕不仅进一步成就了吕布的名气,也成就了吕布坐下的这匹战马。据《曹瞒传》记载,吕布在太行山下的出色表现,为他赢得了当时人所共知的两句话: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吕布的马名叫“赤兔”,大部分史书里都这么写,但它其实还有一个叫法,叫“赤菟”,出自《后汉书》。如果仔细考察一下的话,后面这个名字似乎更恰当。
从字面上看,用“红色的兔子”来比马,实在不知道想说什么,是说马跑得快?但只能跑过兔子的马肯定还不是快马。说马的威猛?跟温顺可爱的兔子又不搭边。如果换成“赤菟”,那意思就容易理解得多。“菟”是一种植物,开一种淡红色的花,“赤菟马”就是像菟花一样颜色的马。另外,它还有一解,古人把老虎称为“於菟”,“赤菟马”就是红色的、像老虎一样威猛的马。
陈寿评价吕布用的也是类似的词,叫“虎”,意思是怒吼的猛虎。要论战斗力,吕布以及他的手下都是超一流的。但陈寿同时认为,吕布只是勇敢、勇猛,没有“英奇之略”,加上他“轻佼反覆,唯利是视”,在外界没有公信力,公众形象大打折扣,这些构成了他的致命伤。
现在,张燕被打败,退入太行山深处,袁绍侧翼的威胁解除。这时候吕布的老毛病又犯了,他自以为给袁绍立下大功,开始向袁绍伸手要这要那,要别的还好办,吕布要袁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