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暗流涌动
。
在袁绍眼里,张邈和曹操都是他的同盟,替他缓冲着南线袁术、陶谦造成的压力,使他可以放手与公孙瓒作战;同时袁绍又是他们的后盾,充当二人保护伞的角色。这就好比大哥与小弟的关系,既要让小兄弟卖命,也要给小兄弟壮胆。不过在大哥看来,小兄弟最好别太强大,太强大了就不好驾驭了。
袁绍不想张邈和曹操太强大,就是这样的心理。但张邈和曹操的发展势头正在偏离着袁绍希望的这个轨道。曹操得东郡,进而得兖州,在与袁术和陶谦的对抗中表现出非凡的战斗力,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而张邈也不一般,在陈留郡乃至兖州都有很强的号召力,趁着其他人大打出手之际,他一直埋头扩充实力。据后来陈宫在一次谈话中透露,此时的张邈已拥有“十万之众”,数目可能有水分,但即使打个五折也相当可观了。
如果这样来看,袁绍突然密令曹操杀掉张邈,背后的动机就不一般了。要解决张邈,不是派几个人到张邈办公室亮一下逮捕证就能把人带走的,你先得解决张邈的“十万之众”。袁绍的这个命令,其实就是让曹、张二人火拼,无论最终谁胜,二人正在上升的势头都会被遏制。两个强大的盟友不如一个弱小的盟友,有时候就是这样的。
袁绍甚至想过,曹操不会接受他的这个命令,不是曹操不忍心下手,而是曹操不认为自己有这样的把握。但是没有关系,袁绍还有一手,他故意把给曹操的密令泄漏出去,闹得社会上沸沸扬扬,目的就是要让张邈知道。这个直筒子不像曹操那么有城府,说不定先动手。
这样狠的招袁绍自己未必想得出来,此时他手下云集了许攸、审配、逢纪、荀谌等策反专家兼忽悠高手,炮制出一个这样的计策来还不太费劲。
对于袁绍让自己杀张邈的命令,曹操果然置之不理。不幸的是,张邈中招了。与此同时,还有一股凶险的暗流也在曹操周围涌动着,它的制造者是陈宫。
陈宫等人当初力推曹操为兖州牧,想法是引进一个强人来保卫自己的家乡。曹操确实是个强人,袁术被他打败,陶谦也不是他的对手,但陈宫并不喜欢他,因为曹操不仅是强人,而且太招事。曹操就任兖州牧以来战事不断,袁术打上门来当然该还击,但打跑就行了干嘛还要追?陶谦挑事,把他拒于州境之外也就行了,干嘛要深入徐州上千里,打到陶谦的家门口?这样的战略不符合兖州本土派的利益,陈宫在心里坚决反对。
前线一开打,兖州这边就得供人、供粮、供支前,曹操让陈宫在后方搞后勤,陈宫感到给家乡人民造成的负担很重,思想压力很大。曹操打仗为的是他自己的事业,干嘛让兖州人为他买单?陈宫想不明白。
陈宫逐渐坚定了一个决心:一定想办法把曹操赶走。他自己没有能力做这件事,于是把联合本地实力派的张邈作为突破口。
害怕袁绍、曹操加害于自己的张邈,与一心想把曹操赶走的陈宫一拍即合。这个预谋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开始,甚至在曹操征徐州归来二人“垂泣相对”时就已经有了,吕布的陈留郡之行,便是这个预谋的一部分。
顺便说一下,张邈、陈宫之叛,有人认为边让被杀是一个重要原因。边让是陈留郡浚义县人,在何进征召天下名士的时候曾经出场。这个人很有名望,但也有点看不上曹操,“多轻侮之言”。他最终是叫曹操给杀了,但不是现在,而是在几年之后的建安年间,此事记录在《后汉书》文苑列传里。
认为边让被杀导致张邈、陈宫之叛是没有依据的,无非是给张邈和陈宫找点借口。现在对陈宫、张邈来说,需要找一个时机,居然很快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