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通过快递加急发给关键客户,减少损失。气氛一度压抑,所有人无不焦虑。

    夜深了,我们决定先整理受影响最严重的产品,将它们集中在暖气房里保鲜。张晓彤顶着寒风跑去附近的小旅馆借暖气,其他成员则轮流看管。天刚蒙蒙亮,我们把团队分成几组:一组去联系快递公司协调加急发货,一组去当地超市联系临时上架销售,一组去联系附近学校食堂,想尽可能把快要过期的鸡蛋送进去,应付最紧急的情况。我则留在仓库里,和几位志愿者一起加班打包,直到手冻得麻木,却仍咬牙坚持。

    终于到了中午,情况有所好转。虽然损失了约百分之二十的产品,但大部分订单通过城市分拣点顺利寄出,得到了客户体谅。团队成员彼此拥抱,互相打气:熬过来了,就没什么好怕的。看着大家脸上的笑容,我也释然地笑了:创业的路从不平坦,但当你看到身边的人在最艰难时刻都选择并肩作战,就会觉得再大的挑战也能克服。

    那天夜里,我们在村头的大槐树下举办了一场座谈会,邀请劳作了一天的村民来分享他们的感受。村支书对我们说:孩子们,不论什么时候,都会支持你们。只要咱村的特色产物能卖出去,你们就是村里的骄傲。在温暖的灯光下,村民们纷纷举杯对我们表达祝贺。我举起酒杯,声音有点发哽: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们不敢忘了,这一切的不易都源于你们日夜耕耘。我们做的,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事,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你们的付出。

    座谈会结束后,我独自站在空旷的院子里,抬头望星空。寒风吹过,星光依旧明亮。我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无论风雨再大,只要能带着家乡的声音进入更广阔的世界,就值得每一次奋力前行。

    10

    第十章

    重回故里

    转眼一年过去。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创业项目不断壮大,乡村电商平台已能支撑数十户农户稳定供货,我们的小团队也发展到近二十人。每月,我们还会在太原或北京举办乡村美食文化沙龙,邀请城市的消费者和媒体记者前来参与,亲身体验乡村生活。同时,我们还和省里文化部门合作,编写了一本《太原乡村手工艺图鉴》,将图文并茂的乡土文化汇编成书,吸引了不少学者与爱好者。

    这一日,我带着团队在太原举办一次小镇之夜文创市集,我们租下一处空旧厂房,布置成具有乡村风格的集市:木桌木凳、彩灯,墙上挂满我们记录乡村风貌的照片。市集中,各种手工艺人摆满了手工编织的草帽、剪纸、手刻竹筒;农户带来自家自产的蜂蜜、樱桃、玉米面;摊位前人头攒动,不时有人驻足合影。电台主播在现场连线,通过网络直播将画面传给全国观众。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心里热乎乎的,仿佛看到从前那个渴望被关注的自己,终于与梦想不再遥远。

    活动进行到深夜,临近结束时,舞台上几位青年艺术家唱起了改编的山西民歌:《我在太原等你》。听着熟悉的旋律,我不禁回想起在村子后山听到的溪水声、在院子里和张晓彤看篝火的那夜。那时,我以为自己只能在大城市和小村庄之间挣扎;可如今,我发现,两者可以交融,相互滋养。

    活动结束后,我走到舞台边,看到台下观众中的几位熟面孔:是几位曾经在村里帮忙的老人,他们特地赶来帮我加油打气。一个老汉招手对我喊:小子,真有出息!我们都跟着你骄傲!我走下台,弯腰给老人磕头:大爷,您太客气。没有您们,我也做不到今天。老人拍拍我肩膀:踏实干吧,不要忘了最初的初心。

    那一刻,我明白,我一直以为自己需在城市与家乡二选一,其实两者都可以拥抱。城市提供舞台与资源,家乡给我滋养与土壤;只要我能让这两者相互赋能,就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回到家乡的那天夜里,我再次走到村口那棵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归途与故里简介 >归途与故里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