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
不看了,就说,周家到底有多少银子吧。朱慈烺直入主题。
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搞银子。
守住京城,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足够多的银子。
没银子,连提绳跑路的机会都没有。
从周家一共挖出银子七十万两,黄金一万两,还搜出地契三千顷,店铺二十间,房子五栋,粮三千石。
还有古董......
汪永洪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
到现在他都不敢相信,嘉定伯周奎家里,居然这么富有。
好家伙,比朕想象中还要多,都是民脂民膏啊。
给他留下一千两银子,房子五栋,店铺两间,粮两百石,土地十顷,其他古董杂以及七杂八的都还给他。
朱慈烺深吸了一口气,不知为何,从周奎家里搜出这么多银子,他却高兴不起来。
一顷土地,等于一百亩。
三千顷那就是三十万亩良田,足足可以让几万人无地可耕。
畜生啊。
一个周奎就圈了几十万亩。
其他人呢
要知道;
周奎虽然是皇亲国戚,他家占的土地却不是最多的。
单单以福王朱常洵为例,朱常洵前往洛阳就藩时,万历皇帝给他赏赐了两万顷良田。
加上后来被他兼并的土地,福王府拥有的土地高达四万顷。
相当于四百万亩。
整个洛阳,一小半耕地都被他占了,湖广、江西、河南等地,都有他的产业。
起码得有上百万人,因此而流离失所,无地可种。
但从这一点来看,福王朱常洵死的不冤。
但是,这,仅仅是大明朝耕地现状的冰山一角。
据后来统计,整个大明朝总共有耕地七亿亩,均摊到每个百姓头上,最少有七亩。
但藩王占据的耕地,却多达上亿亩。
加上权臣,勋贵,一些伯爵,侯爵,将领等等侵占的土地,真正轮到平民老百姓的,连五分之一都不到。
这才是大明朝真正病根。
可即便是这样,还不算完。
大明朝赖以生存的盐铁,漕运,也因为各级官吏,层层盘剥,真正上交到朝廷手上,每年也就几十万两。
嘉靖年间,每年还能收上来二百万盐税,到了崇祯年间,只剩下六十万两了。
东林党,极力阻止商税征收。
朝廷为了维持高额军费,只能刀刀砍向老百姓。
可怜的百分之九十的老百姓,耕种着仅剩下那不到三分之一的劣质耕地,还要承担大明朝每年征收的高额赋税。
一句只有苦一苦百姓,有些地方竟然将赋税征到了崇祯三十六年。
朕一定要让这些人渣付出代价。
啊,皇上,您,您说什么汪永洪没听懂,一脸蔓延。
呵,没事,大伴,早朝的大臣都来了吗该上朝了。朱慈烺咧着嘴,露出一抹讳莫如深的笑容。
与此同时,坤宁宫。
周奎哭丧着脸,早早的过来找周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