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奇。经过几位聚在一起高谈阔论的华服公子时,他们投来的目光带着审视,带着居高临下的轻慢,我立刻感到后背僵硬,手心渗出冷汗。张生倒是如鱼得水,一路拱手打着招呼,声音洪亮地与人寒暄。

    看,那就是新近名声鹊起的江南李明月

    看着倒有几分清俊,只是这身量……未免过于单薄了些。

    嘘,小声些……听闻他诗作确有几分灵气,那首‘海上生明月’颇得裴老赞赏……

    细碎的议论,如同蚊蚋的嗡鸣,钻进耳朵。我咬紧牙关,下颌的线条绷得死紧。单薄灵气这些词语像小石子硌在心里。我需要的不止是灵气,我需要一座山岳般的重量,来压住这身轻飘飘的伪装。

    诗会的高潮,在苑内最大的水云阁前展开。一方宽阔的平台临水而设,四周早已围满了人。平台中央,一张紫檀长案上,铺着雪浪笺,备着玉管笔,一方端砚里墨汁乌亮,在灯下泛着幽光。礼部侍郎崔大人,一位须发花白、面容清癯的老者,立于案前,宣布诗题:诸位俊彦,今夜天心月圆,人间共赏。诗题便以此为题眼——‘月’。不拘古体近体,一炷香为限,请尽抒胸臆!

    香炉里,一支细长的线香被点燃,袅袅青烟笔直上升,昭示着时间的流逝。场中瞬间安静下来,只有夜风拂过池水的细微声响。才子们或负手踱步,凝眉苦思;或伏案疾书,笔走龙蛇;或三五聚首,低声讨论。

    我独自退到平台边缘一株垂柳的阴影里,背靠着冰冷的廊柱。周遭的喧嚣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开,世界骤然缩小,只剩下我自己剧烈的心跳,以及那无处不在的、清冷的月光。它穿过柳枝的缝隙,斑驳地洒在我的袍袖上,映亮袖口一丝不易察觉的、因紧张而微微的颤抖。这光,太像了。像江南老家庭院里,那口青石井栏上铺满的秋霜。每当夜阑人静,阿娘总爱坐在井边,就着月光缝补衣衫,口中哼着温柔的吴语小调。而阿爹,总在书房里,对着书卷长吁短叹,叹息里满是怀才不遇的落寞。

    床前……一个模糊的意象在心中升起,带着故乡青石板的冰凉触感。不是卧榻,而是那口井,那方小小的、被月光和霜华覆盖的天地。离家的游子,夜半无眠,恍惚间将井栏上清冷的月光,误认作了深秋的寒霜……

    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猛地攫住了心脏,冲撞着喉咙。离乡背井的孤寂,欺世盗名的惶恐,前途未卜的迷茫,还有对阿娘病弱身体的揪心挂念……无数复杂的情绪在这一刻被这月光点燃,汹涌决堤。我几乎是踉跄着扑向那张紫檀长案,一把抓起案上的玉管笔。笔尖饱蘸浓墨,带着一种近乎发泄的决绝,重重地落在那雪白的笺纸上!

    床前明月光——

    笔锋划过纸面,沙沙作响,不再是平日的娟秀内敛,而是带着金石般的力量,每一划都力透纸背。

    疑是地上霜。

    手腕微顿,墨迹在霜字最后一笔处微微洇开,仿佛凝结的寒意。

    举头望明月——

    笔势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孤绝的仰望。

    低头思故乡。

    最后四字,笔锋却倏然沉落,变得艰涩、凝滞,仿佛有千钧之重压在笔端。一滴墨,不受控制地滴落在乡字的旁边,像一颗黑色的泪。

    停笔。搁置。我甚至没有再看一眼那墨迹淋漓的诗笺,仿佛耗尽了所有气力,默默地退回到那株柳树的阴影里,背脊紧贴着冰冷的廊柱,微微喘息。周遭的一切喧闹似乎又重新涌了回来,又似乎更加遥远。

    短暂的寂静笼罩了水云阁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张紫檀长案上,那张墨迹未干的诗笺。那二十个墨字,在琉璃灯辉煌的光线下,显得如此朴素,甚至有些格格不入。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繁复的典故,没有刻意拔高的意境。

    这……一位蓄着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月下霜:公主与我的静夜思简介 >月下霜:公主与我的静夜思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