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汉宫棋局之谜
第一节:玉蝉惊变
元狩三年的长安城,桂花开得浓烈,甜香里却裹挟着令人不安的肃杀之气。未央宫椒房殿内,鎏金烛台上的火焰明明灭灭,将十七岁卫子夫的身影映得忽长忽短。她对着铜镜,指尖轻轻捻起那支玉蝉钗——蝉翼上镶嵌的东珠浑圆透亮,随着动作微微晃动,在烛光下流转着细碎的华彩,宛如她此刻起伏不定的心绪。
这支玉蝉钗是兄长卫青出征前送来的贺礼。那时,卫青在漠南之战中大破匈奴,捷报传回长安,武帝龙颜大悦,不仅亲赐黄金千斤,更在朝堂上对卫青赞誉有加。满朝文武纷纷恭贺,都说卫氏一门圣眷正隆,荣耀无双。卫子夫抚摸着玉蝉钗,想起兄长临行前的叮嘱,眼底泛起温柔的涟漪。
娘娘,长秋宫来人了。宫女绿萼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卫子夫回过神,只见一名黄门太监迈着小碎步匆匆而入,手中捧着鎏金诏书,神色却透着几分诡谲。陛下口谕,命娘娘即刻前往宣室殿。太监尖细的嗓音在殿内回荡,惊得梁上栖息的夜枭发出一声凄厉的长鸣。
宣室殿外,夜风裹挟着枯叶,啪嗒啪嗒地拍打在朱漆门上,仿佛是命运叩响的警钟。卫子夫深吸一口气,提起裙摆踏入殿内。殿中烛火昏黄,武帝刘彻背手而立,身姿挺拔如松,却隐隐透着一股压抑的怒火。案上摊开的帛书血迹斑斑,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刺目。
这是从雁门截获的密信。刘彻猛然转身,龙袍下摆扫过案几,竹简哗啦散落一地,信中说卫青私通匈奴,图谋不轨!话音如惊雷炸响,卫子夫只觉眼前一黑,耳畔嗡嗡作响,手中的玉蝉钗险些滑落。
陛下明察!卫子夫扑通跪地,光洁的额头重重磕在冰凉的青砖上,兄长一生忠君报国,自少年时便追随陛下,出生入死,怎会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定是奸人构陷!她抬起头,眼中满是恳切与焦急,却见武帝神色阴沉,仿若笼罩在浓重的乌云之下。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丞相公孙弘领着一众大臣鱼贯而入,为首的御史大夫张汤高举弹劾奏章,声音激昂:启禀陛下,臣等查获卫青部将通敌铁证!卫青拥兵自重,手握十万大军,意图谋反,其心可诛!
卫子夫抬眼望去,正对上张汤阴鸷的目光。刹那间,三日前的一幕在她脑海中闪过——那日,张汤求见兄长,满脸堆笑,欲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卫青之子,却被兄长以战事未平,不谈婚嫁婉拒。当时兄长还笑着说张汤过于心急,如今想来,这分明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报复。
陛下,臣妾愿以性命担保兄长清白!卫子夫颤抖着摘下玉蝉钗,狠狠砸在地上,东珠滚落满地,兄长若有二心,臣妾甘愿随他一同受罚!她又重重叩首,额头渗出鲜血,在青砖上晕开一朵刺眼的红梅。
刘彻看着卫子夫苍白的脸和额角的血迹,神色微微一动,眼底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那丝犹豫便被帝王的猜忌与多疑取代。卫卿手握重兵,威震边疆,朕不得不防。他冷声下令,即刻派人去云中军营,收缴虎符!命卫青即刻回长安,朕要亲自审问!
当夜,椒房殿内寂静得可怕,唯有更鼓声声,敲得人心烦意乱。卫子夫独坐榻上,望着案上破碎的玉蝉钗出神。绿萼捧着一封染血的诏书,抽泣着说道:娘娘,长公主府送来密信,说是张汤勾结淮南王旧部,伪造了通敌文书......
话未说完,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从神色慌张地闯入:娘娘,卫青将军的急件!卫子夫猛地起身,裙摆扫落案上的茶盏,瓷器碎裂的声音在寂静的殿内格外刺耳。她颤抖着展开帛书,兄长苍劲的字迹映入眼帘:匈奴假意求和,实则设下埋伏。弟若不测,望姐护好太子。
读完信,卫子夫只觉天旋地转。她踉跄几步,扶住桌案,泪水夺眶而出。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