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98章 集权
    崇祯的语气冰冷而不容置疑,“不仅要结合户籍黄册、官员履历,更要深入民间,暗中查访!凡自甲申年以来,无任何实际建树,或是有贪墨劣迹、民怨沸腾者,一经查实,同样……直接革职!永不叙用!”

    “另!”

    他又补充道,“即刻起,于京师各部院司衙门门口,张贴告示!凡我大明百姓、官吏,若有欲举报告发任何官员不法情事、或是自身曾遭遇冤假错案者,皆可前往五城兵马司或顺天府鸣冤!两司衙门,必须立刻受理,不得有丝毫推诿或阻拦!所有此类积案、疑案、冤案,一律交由东厂、锦衣卫、西厂联合重审!若查明原审官员确有失察枉法之罪,一律革职查办!若查明确系诬告陷害、意图构陷忠良者,首告之人……斩立决!!”

    ----------

    在下达了这一系列旨在“裁官整冗”、“肃清吏治”的严厉旨意之后,崇祯皇帝并未就此罢手。他深知,如此大规模的官场震荡,必然会引发一些人的不满和……铤而走险!

    他当即便下令,京城自即日起,进入戒严状态!四门守军与城内巡逻兵力,加倍!

    当夜,他又秘密召见了团营副总督董琦和新建伯王先通。“京师安危,系于二卿!朕在城中整肃朝纲,尔等务必确保城防稳固!弹压一切可能发生的宵小作乱!若有任何差池,朕唯尔等是问!”

    他还特意下旨,命驻扎在通州的一千余名京营精锐,于次日清晨,移驻京师外城,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的差役,也加大了在京城大街小巷的巡逻力度,对那些平日里游手好闲、惹是生非的青皮地痞,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和清剿!

    ----------

    崇祯皇帝这一连串雷厉风行、充满了杀伐之气的改革与整肃措施,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颗巨石,瞬间便在整个京师官场和士绅阶层,引发了巨大的震动!许多平日里养尊处优、自以为高枕无忧的官员和士绅,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不安!

    然而,对于京城的普通百姓而言,这些发生在“上层”的政治风暴,似乎……并未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太大的直接影响。他们依旧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一日三餐而奔波劳碌。或许,在茶余饭后,他们也会对这些“官场秘闻”议论几句,但大多也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

    甚至,一些有识之士,在私下里议论此事时,反而认为,皇帝陛下此次改革,虽然手段看似剧烈,但其主要针对的,还是那些尸位素餐的冗官和贪赃枉法的酷吏,并未真正触动普通百姓的根本利益。只要能让官场清明一些,能让那些作威作福的官老爷们收敛一些,对于他们这些小老百姓而言,生活……或许还能继续过下去。

    ----------

    就在京城内外因为皇帝的雷霆手段而人心惶惶、气氛紧张之际,刚刚“荣养致仕”的前内阁首辅魏藻德,却经历了一件让他哭笑不得的“小事”。

    这一日,他本想趁着天气晴好,出城去京郊的西山潭柘寺踏青散心。却不想,他的马车刚刚行至阜成门,便被一队巡逻的城防军拦了下来。为首的军官倒也客气,只是反复劝说他“京城戒严,非常时期,还请魏老大人体谅,暂勿出城,以免发生意外。”

    魏藻德无奈,只得命人调转马头,返回府邸。路上,他又听闻,连驻扎在通州的兵马,也已奉旨开拔,正向京师方向集结。

    回到府中,魏藻德枯坐书房,长叹一声,脸上露出了复杂难明的神情:“陛下他……这是,终究动了真格的了啊!”

    就在他感慨之际,府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管家慌慌张张地跑来禀报,说是……负责巡逻的城防军,竟“主动”留下了一小队兵士,说是要……“保护”魏老大人的安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启明1644简介 >启明1644目录 > 第298章 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