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逼近
城的规矩先祭拜一番,但崔叔料想到她们如此,特意提前几天给她们送来了磨好的糯米粉,又细细教了这边的风俗。

    冯清月一行人谢过后,也觉得既然来此地安居,还是入乡随俗为好,又上街采买一番,确保让灶君感受到她们虔诚的心,保佑来年小院众人顺顺利利平安无忧。

    冯清月跟崔良商量,等过罢年由他作保,让她和玉竹、沈宏昌都在此落户,真正成为吴地人,崔良欣然同意。

    她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叫崔庆金。

    虽然冯清月觉得岑闵不会为了她大动干戈,千里迢迢查到吴地,但保险起见,还是改名换姓更稳妥些。

    这些时日同巷邻往来时,众人皆叫她崔娘子,就等着正式登记在册了。

    沈宏昌不知何时去街上订了块牌匾,崔府二字龙飞凤舞赫然于上,刚挂上时玉竹还打趣道,这么大的牌匾配她们这么小的院,也不怕邻居看了笑话。

    但冯清月却觉得甚好,她也算是终于有家了。

    此时崭新出炉的崔府小院中,冯清月负责往糯米粉里洒一点点盐和糖,用开水将糯米粉和匀,沈宏昌负责把烫熟的米粉揉成团,放在锅边醒着,玉竹则负责将豆沙、枣泥、芝麻糖、萝卜丝、香菇猪肉等馅料调好。

    一切准备就绪,三人齐齐下手开包,不一会儿,箅子上便摆满了做好的廿四团,冯清月洗净手,拿出个印花的模具,给一个个团子上点上印子。

    待到锅中水烧开上汽,沈宏昌将箅子放进锅中,盖上锅盖,三人才算松了一口气。

    玉竹拿出手帕,给冯清月擦擦额头上沁出的细汗,有些激动道:“还好跟小姐一起来了吴地,这还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跟人一起准备祭灶。

    ”冯清月虽然有些累,心中却分外舒坦。

    她再也不用等着谁回来,再也无需祈求旁人给她家的温暖……她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蒸了大约三刻钟,沈宏昌掀开锅盖,将白白胖胖的团子盛了出来,端到厨房用纱布盖着,又马不停蹄地重新盛水炖煮猪头。

    玉竹拿了三个团子,自己一个,冯清月一个,又给正烧火的沈宏昌一个,也不知是不是自己包的缘故,三人皆觉得分外好吃。

    忙忙碌碌一晌午,赶在申时总算将祭祀一应食物全准备好,崔府三人将手脸洗净,又换了身新衣服,由冯清月开头,点上长香,欢送灶君上天述职。

    冯清月口中道:“廿四夜,饴糖甜,灶君吃了乐开颜,望您闲言碎语莫出口,福禄喜寿多留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拜结束之后,冯清月直起腰,笑道:“往日里竟不觉得祭灶如此隆重,非得亲为后才知道讲究有多少。

    ”玉竹将供桌上的猪头、鲤鱼、廿四团、米糖、枣糕、胡桃、秋栗、松子等一应肉食点心干果鲜果一一收到厨房,口中道:“是啊,灶君老爷吃完了,也该轮到咱们吃了。

    ”沈宏昌将供桌从灶台前移开,默默拿出一柄扫帚,开始清扫院子。

    他们才搬进来没多久,在入住时便彻底打扫过一遍,灰尘尚不算多,但总归是洒扫屋舍净门庭,掸净檐尘驱晦气,有个好兆头也是好的。

    冯清月跟玉竹随之也拿起掸子,热火朝天地干起活来。

    在忙忙碌碌中,冯清月心满意足地过了个安稳的年。

    她多次向上天祈求,若是能让她这样一直过下去,便是冯远嶂当场离世她也愿意。

    -夜色初降,吴地府衙众人站在官道路口焦急等待。

    从京中传来八百里加急通函,道摄政王将亲临江南整顿官场乱象,第一站就是吴地。

    寒风中有人抱怨,“也不知是怎么想的,还没出正月就来吴地找事儿……”旁边人急急捂嘴,小声道:“你是疯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娇软外室不干了简介 >娇软外室不干了目录 > 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