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开端
走出废弃的印刷厂,凌云市傍晚的空气带着一丝工业废气的微凉和老城区独有的陈旧气味。林宇没有急着融入街头的人流,而是站在门口的台阶上,任由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扭曲而冗长。他脑海中反复回放着刚才蹲下身,指尖触碰到冰冷铁桶壁,以及目光捕捉到地面上那道微小划痕的瞬间。
那不仅仅是一道划痕。在林宇的眼中,那是一个被刻意忽略、却又无可避免地留下的印记,像是在一张精心擦拭过的画布上,不小心溅上的一滴墨点。
他回到了位于老城区与新城区交界处、一栋老旧商住楼二楼的侦探事务所。说是事务所,其实只有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陈设简单,一张宽大的老式木桌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上面堆满了书籍、资料夹和一些形状各异的小工具。靠墙是一排旧书柜,里面塞满了各领域的专业书籍,从刑侦学到心理学,从法医学到凌云市地方志,杂乱却有序。房间里弥漫着咖啡、纸张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静气息。
林宇没有开灯,只是拉开了窗帘。窗外,新城区的万家灯火正次节,寻找那种可能混在污渍里的颗粒物种类。他的记忆力惊人,能回想起现场污渍在光线下的那种微弱反光,以及颗粒物的形状。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窗外的灯光越来越盛,办公室里只有他一个人和翻书的声音。他像是进入了一个只有自己才能进入的领域,在海量的信息中,寻找那些常人看来毫无意义的连接点。
普通快递员陈飞,废弃印刷厂,专业的现场清理,微小的划痕,特殊的污渍和气味……这些看似独立的点,正在林宇的大脑中构建出一幅奇异的图案。
陈飞的普通,反而成了最不普通的地方。一个如此“干净”的背景,却卷入了如此“不干净”的事件。这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
清理现场的人,拥有高超的反侦察能力和细致到偏执的习惯,但他们犯了一个微小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他们唯一的指纹。这让他们显得危险且专业。这不像是随机犯罪,更像是有预谋、有计划的行动。
他拿起案情报告,再次看向陈飞的照片。他试图从那张普通的脸上看出什么,但一无所获。受害者的信息太少,太寻常。唯一的突破点,就在现场留下的那些微不足道的痕迹上。
如果陈飞的失踪不是意外,也不是畏罪潜逃,而是被某种力量带走并处理,那么他的失踪就与其他类似的离奇失踪案有了潜在的联系。警方之所以束手无策,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那个贯穿所有案件的“模式”,那个只有通过“画框思维”才能捕捉到的“共鸣点”。
林宇的调查方向变得清晰起来:
1
深入分析那道微小划痕、污渍颗粒物和残留气味,确定其性质,推测其来源。
2
结合这些痕迹的性质,反推出现场处理的可能是何种物体或流程。
3
根据推测出的物体或流程,尝试寻找与陈飞背景之间的关联,或者与其他失踪案之间隐藏的联系。
这是一条荆棘密布的道路,没有警方资源的支撑,没有明确的嫌疑人,甚至连案件性质都是未知。但他别无选择。辞去公职的那一刻,他就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去追逐那些被警徽光芒遗漏的暗影。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下方的城市。灯火璀璨,却掩盖不了潜藏的黑暗。
他的调查,很可能会触及到一些不为人知、甚至被刻意隐藏的领域。那可能是凌云市繁华之下不愿被提及的角落,可能是某个权力阶层不愿曝光的秘密,也可能是某种游离于法律和秩序之外的地下规则。
就在他沉思之际,桌上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在寂静的办公室里,铃声显得格外突兀。
他走回去,拿起手机。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