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搭档初识与暗影触角
是警局报告里那些表面的社会关系和财务状况。我要他的详细工作记录,包括他最近一段时间的派送路线、派送物品类型、固定客户名单、异常派送记录等等。尽一切可能找到关于他工作上任何不寻常的地方。”
“如何获取这些信息?”苏瑶皱眉,“快递公司的内部资料,不容易拿到吧?”
“这是你需要发挥的地方。”林宇说,“运用你的沟通技巧、你的法律知识,甚至你的心理学判断。想想看,快递公司的员工,尤其是和他关系不错的同事,或者他负责区域的客户,他们可能无意中透露一些警方忽略的细节。”
“还有,从公开渠道搜集信息。陈飞的社交媒体账号、网络活动、甚至是他家附近的街坊邻居,任何可能反映他生活或工作异常的信息,都不能放过。”林宇补充道,“同时,调查一下废弃印刷厂附近区域的工商信息,尤其是一些不对外公开、或者近期有过异常变动的企业或机构。结合陈飞的派送路线,看看有没有重合或者可疑之处。”
苏瑶点了点头,开始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这些任务既需要细致的资料搜集能力,也需要一定的社交和判断技巧,恰好能发挥她的所长。
“至于现场痕迹的分析,”林宇继续说,“我会进一步研究。那道划痕的形态、颗粒物的可能成分,以及残留气味的性质,都需要专业知识来解读。这些微观证据,是撬开真相的支点。”
他们的分工很明确:林宇负责最核心、最微观、最需要直觉和经验的证据分析和逻辑构建;苏瑶负责外围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初步筛选,以及运用她的多学科知识提供不同的视角。
“我们从哪里开始?”苏瑶问,“先去陈飞工作的快递公司?”
“不急。”林宇摆了摆手,“贸然出现会打草惊蛇,尤其是考虑到警局的警告。我们先从外围入手。从公开信息开始,勾勒出陈飞的日常工作轨迹和生活圈。同时,你尝试通过一些非正式渠道,了解一下陈飞在同事眼中的形象。他有没有表现出过压力?有没有突然获得一笔钱?有没有接触过什么奇怪的人或事?”
“非正式渠道……”苏瑶沉吟,她明白林宇的意思。需要一种不会引起官方注意、也不会引起快递公司警觉的方式。
“我可以尝试联系几个在媒体行业的朋友,或者网络上的信息平台。”苏瑶说,“他们可能有办法接触到一些基层人员,在不暴露我们身份的情况下,侧面打听。或者,我可以伪装成陈飞的朋友或老乡,去他的住处附近走访。”
“可以。”林宇认可了她的想法,“但注意安全。这个案子,不像表面那么简单。一旦你觉得不对劲,立刻停止,联系我。”
“我明白。”苏瑶点头。她感受到了一种沉重的责任,同时也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感。这是真正的、行走在灰色地带的侦探工作,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接下来的几天,事务所的气氛变得紧张而忙碌。林宇大部分时间都埋首于各种专业书籍和资料中,或者对着一张凌云市地图沉思。他的办公桌上出现了显微镜、化学试剂、甚至是一些他不为人知的特殊工具。他像一个隐士一样,沉浸在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中。
而苏瑶则像一台高效的信息处理机器。她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关于陈飞的信息:公开的招聘启事、公司简介、行业新闻、陈飞在社交平台上的零星活动记录、甚至是一些关于快递员工作强度和收入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她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查阅了陈飞名下是否有房产、车辆变动,是否有异常的银行流水记录(虽然这部分信息很难合法获取,但她总有办法从边缘渠道获取一些碎片)。她甚至通过一些校友资源,联系上了在大型企业法务部门工作的人,旁敲侧击地询问企业处理特殊包裹或保密物流的流程。
他们的工作方